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 第478章 资源再分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8章 资源再分配 (1 / 2)

【资源再分配】

通过对“火箭派”和冯道等人的清除,枢密使、宰相等核心职权出现空缺,这就是朝廷新主人李从珂的目的。接下来,他就要安插自己的嫡系,掌握国家权力中枢。

李从珂的嫡系都是谁呢?

“以后看清我们六个的脸,我们来了就是主宰这个帝国的。”

据史料记载,李从珂从凤翔起兵时,有五位嫡系,分别是韩昭胤、李专美、宋审虔、房暠、刘延朗。

这五个人各司其职,充当军师、鹰犬以及财务管家。是李从珂集团的“五虎将”。

李从珂即位后,以韩昭胤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以李专美为枢密院直学士;牙将宋审虔为皇城使,刘延朗为庄宅使。

随着政治清洗运动的进行,几人的职位也随之不断升迁,最后,韩昭胤升枢密使;刘延朗为枢密副使;房暠为宣徽北院使;宋审虔为禁军步兵总指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帝国的强力部门在短时间内被收拢到李从珂嫡系手中。至于宰相、知制诰等职位,实际上是需要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最好由学霸担任,不通人情世故的傻憨憨最好。如果能与李从珂之前有交集,自然再好不过。

于是,吕琦荣升礼部郎中、知制诰、枢密院直学士;薛文遇也得以提拔重用。这类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居于权力核心,却不掌握强力部门,只负责出谋划策。后来薛文遇果然就出了不少馊点子。

在确定宰相人选的时候,李从珂用了一种非常先进、非常科学的方法:抽签。

经过初步的筛选,李从珂有了三个候选人:卢文纪、姚顗(音同“以”)、崔居俭。

一号种子:卢文纪

卢文纪,出身于名门望族——范阳卢氏,其祖父是原河东节度使卢简求,是李克用的前任,因此在河东集团享有更大的声望。卢文纪本身又是学霸,进士及第;在后梁官居刑部侍郎、集贤殿学士,明宗时为御史中丞。

后来,卢文纪与当时的宰相崔协有矛盾,崔协就提拔了一个叫于邺的小同志,与卢文纪做工作上的搭档。卢文纪的父亲叫卢嗣业,于邺犯他的父讳,所以卢文纪很不高兴。当于邺新官上任,前来拜码头时,卢文纪直接让人家吃闭门羹,随后便无限期请病假,拒绝到岗。

随后,于邺奉命出公差,正在打点行囊包裹,还没离开,卢文纪就来上班了。被老前辈如此排挤,于邺既愤懑又恐惧,便上吊自杀了。

当时的明宗皇帝非常生气,卢文纪也遭贬官,随后被派往蜀地出差。当他路过凤翔的时候,时任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接待了他。

据说卢文纪身材高大、声音洪亮,举止优雅,才学出众,给李从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奠定了卢文纪日后的飞黄腾达。

二号种子:姚顗

姚顗是个人才!他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书呆子”,除了读书,真的啥的不会,铁憨憨学霸一枚。

姚顗小时候就是一个憨厚朴实、老实木讷的傻孩子,而且长相也略显智障,“少蠢,敦厚,靡事容貌”,周围人也都把他当成弱智来对待。唯有一位大诗人、大文学家瞅他是大智若愚,非常器重他,并且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位独具慧眼的大佬就是司空图,前文有介绍,朱温篡唐时,绝食殉唐。

司空图没看错人,姚顗的“傻”多半是出于仁慈。据说他不识数,不会算账,所以家奴经常明目张胆的做花账,骗他钱,“凡家人市货百物,入增其倍,出减其半”,所以姚顗家很快就一贫如洗了。

唐末进士及第;在后梁入翰林,累迁为中书舍人;后唐时官至吏部侍郎、尚书左丞。

三号种子:崔居俭

提起崔居俭,不算知名,但要提他的父亲,那就大大的有名,曾在本书开头就出现过。他的父亲叫崔荛,曾为陕虢观察使,激起民变,被驱逐,途中被老百姓热情地灌了一碗尿。

崔荛被灌尿的时候是公元869年,第二年(870),崔居俭出生。

崔居俭的爷爷是崔蠡,累迁尚书左丞,曾为镇国军、平卢军节度使,当过科举主考官(知贡举),替皇上起草过诏书(知制诰),死后追赠礼部尚书;父亲崔荛,官至尚书右丞,也做过知制诰。

崔居俭的门第很高,着名的博陵崔氏,无可争议的名门望族之后,大唐名臣之后。他本人也是进士及第的学历,在后梁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时为刑部侍郎、太常卿。

葬明宗李嗣源时,按照惯例任命崔居俭为“礼仪使”,崔居俭以犯祖讳(蠡),固辞不受。时任宰相冯道就改任他为秘书监。

其实唐昭宗早就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择相”课,统治者想走“文官路线”,用人标准无非就是三个主要维度:出身,才学,工作经验。

最好是出身名门望族,拼爹、拼爷爷、拼祖宗;学历最起码是进士及第,或者名满天下的文化大V,着作等身的知名学者、诗人优先考虑;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最好久居中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