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平叛、加官进爵,国家命运与个人发展的完美结合。</br></br> 尤其在大明这个组织、训练、士气、枪炮、铠甲、具装,都比之先代无比完备的时代。</br></br> 一千多年来,农民起义与官军之间的实力对比从未如此悬殊。</br></br> 就在此时,刘承宗突然想笑,但又害怕笑出眼泪。</br></br> 他对面坐了一个心向大义的大明帝国前军官。</br></br> 当保家卫国的大义被饥饿压垮,只能在纵兵作乱与保境安民之间,寻找一个能填饱肚子苟全性命的平衡点。</br></br> 这不可笑,很讽刺。</br></br> 可笑的是,他是杨耀眼中的平衡点。</br></br> 很快,杨耀手下几名部下被上天猴带来,在营地里另外安置一桌。</br></br> 叫王文秀的步兵百总生得一点儿都不秀气,一脸大胡子跟头发连在一起。</br></br> 胡三槐、吴养臣两个管队一个瘦一个胖,还有韩世盘、韩世友两兄弟俱是体态雄健,是家丁头目。</br></br> 都是固原镇的精锐。</br></br> 众人相见,他们还稍有拘谨,高迎祥也不再执着于问边军自家有何不足,拿出周游四镇的阅历在酒桌上活跃气氛,那当真是天下第一。</br></br> 就连不愿多饮酒的刘承宗都喝了半碗,这还是他心里提着劲儿呢。</br></br> 至于曹耀就不用说了,那本就是个喜好饮酒的,好不容易逮着酒,没喝到被扛回去也差不多。</br></br> 刘承宗本来就有点担心曹耀喝多,开始看了一眼人还好好的,俩人还聊了会天,跟他感慨该回延安了,想婆姨了。</br></br> 可过一会儿,桌上肉都吃完快要散场,再一回头,曹耀和冯瓤都不在桌上了,桌下也没有,四处寻觅,俩人在山头朝东边垒了几块石头,磕起头来。</br></br> 一边磕头一边喊人名,最后大着舌头抱头痛哭,徒留没喝酒的高显跟魏迁儿在山下抱臂立着,尴尬极了。</br></br> 他俩喊了上百个刘承宗没听过的名字,若非在里面听见刘遇节这个名字,还真不知道他俩在干啥。</br></br> 就连高迎祥等人也被惊动,凑过来朝山上看,问刘承宗:“狮子,你手下那俩兄弟,干啥呢?刘遇节是谁,听着耳熟。”</br></br> 刘承宗叹了口气:“杜将军部将,万历四十七年从萨尔浒带他俩逃出来,在辽阳和熊经略撞个照面,被斩了……高师傅见笑,俩人喝多了,祭拜战死袍泽呢。”</br></br> “把他俩扛回营地,夜里都提着劲儿,别这俩撒酒疯再炸营了。”刘承宗对魏迁儿说罢,转头向高迎祥告辞,这才对杨耀道:“走吧,咱也回营,我给你和王百总前后两哨编制,回营细讲,明天跟我回延安。”</br></br> 众人举火在山里穿行各自归营。</br></br> 韩世盘、韩世友两兄弟成了刘承宗的家丁队长,杨耀和王文秀各领前后哨的哨长,麾下边军就地整编为哨下战兵。</br></br> 次日清晨,刘承宗辞别高迎祥,率部向延安行去。</br></br> 才刚走出山口,就听有人喊自己,回过头,竟是高迎祥肋下夹着粗杆长矛奔马追来。</br></br> 离近了,他才看清,高迎祥夹的不是一杆长矛,朱色长杆头无锋,编了不知从哪来的旧缨头雉尾珠络,是面卷着的红缎面黄边大旗。</br></br> “高师傅?这是……”</br></br> 高迎祥没有说话,只在马上笑笑,扬臂将一丈二尺的旗杆握在掌中抖起,红面黄边的大旗迎风而展,正中用黄线绣着偌大刘字。</br></br> 高迎祥打马将大旗递到他手中,笑道:“你也该有面自己的旗了,刘将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