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临安不夜侯哪里能听书> 第412章 请雪岳飞之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2章 请雪岳飞之冤 (3 / 5)

天批卷,当天出成绩,次日一早东华门唱名。

今天官家采用口试的方式,而且只出一题,这是想当天就决出一二三甲?

果然,少年天子,气象大为不同。

赵瑗扫了一眼侍立听讲的众贡士,缓缓地道:“我大宋与金、夏成鼎分之势。

自‘绍兴和议’以来,大宋以和、守为策,迄今已一十四载,与金、夏之间尚还和睦。

然,自绍兴十九年,完颜亮弑金熙宗自立以来,他都城南迁,他以中华正统自诩,野心昭然,恐将有南下之意,我大宋如今该如何应对呢?”

这个时务策的考题一出口,殿上众大臣顿时一片哗然。

赵瑗这道殿试之题,太过重大了一些。

难怪他要把在京三品以上大员尽皆召集至此,这哪里是让他们观试啊,这道题目分明也是抛给他们看的。

官家一向对金国持以强硬态度,这一点大臣们是清楚的。

这也是两宫召开“御前会议”时,许多大臣不愿意选择赵瑗的原因。

不然的话,就凭鹅王那名声在外的不着调,哪个大臣会投他的票啊?

就不要说他的得票数比赵瑗多了,恐怕他连一票都得不到。

可是,大臣们万万没有想到,官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竟然利用殿试的机会,直接把他意图改变大宋“和”、“守”国策的态度,抛到了众人面前。

众贡士听了考题也懵了。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贡士彻底懵逼了。

他们押题了,但是押的路子完全不对啊。

上一任皇帝殿试的时候,一般是采取笔试,每次出三道题。

一道题是经义方面的理解题;

一道是民法方面的题,举一个小案例,让贡士解答。如果他是处理此案的官员,会如何解决。

一道是政务题,比如说某地发大水了,正要运往朝廷的税粮可以救济灾民。

但是未经请示,擅取税粮挪作他用,又是不合法的。

然而时间紧迫,救济迟了就可能酿成民变,如果你是当地父母官,这时你会如何取舍、如何决断。

不得不说,宋朝科举,还是非常重视考生的实践能力的。

但是,一下子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格局、层次完全不一样啊。

一部分平时只顾埋头读死书,不太关心这种层次国家大事的考生彻底麻爪,悲观地想着,我这就沦为三甲了?

给个机会啊陛下。

贡生里边的”大宋键盘侠“也是不少的,平日里好友聚会、谈论时事、指点江山,相关的内容讨论过许多,这个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不过,关乎这种重大国策的事,先冒头不太好吧?不如等其他人先说?

看看官家和众大臣的反应,我再说的话,岂不是更有把握?

这么想的考生着实不少,因此官家出完了题,集英殿上顿时鸦雀无声。

懒洋洋躺在椅上的鹅王悄悄坐正了身子,他皱着眉头想了想,便冲着杨沅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当这个出头鸟。

他大哥赵瑗是坚定的主战派,这一点赵璩很清楚。

可这天下不是他大哥一个人的天下,是官家和士大夫们的天下。

杨沅一旦做了官,不可能马上就成为天子近臣。

如果宰相、六部乃至其下一层层的官吏,全都排挤你、提防你,你也一样出不了头的。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浪必摧之。

杨沅已经是呼声最高的状元人选,实在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

那些进入一甲、二甲机会不大的贡士,才需要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机会来搏它一搏。

赵瑗抛出了这颗炸弹,便浑若无事地喝了口茶,缓缓扫视众考生。

集英殿编撰张孝祥看了眼殿上众贡士,对那些凝神思索的便微微点头,迅速在手中的“站位名单”上点上一点,给这个人做一个记号。

对那些东张西望,不认真思索如何奏对,反而在悄悄观察别人反应的,也在“站位表”这个人的名字做一个记号。

他记下的这些,同样会做为殿试成绩的一部分,回头要呈报官家,作为官家点选一二三甲进士名单的参考。

有些贡士心中已经想好了说辞,不过却不忙着上前奏对,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杨沅。

谁叫你是省元呢,这试水的事儿理所当然要由伱来啊。

杨沅也在思索。

他在考虑奏对时的态度和力度。

虽然他知道这位官家主战,但他在本来历史上,把他的主战转化为实际行动,可是有着当时的背景的。

那个时候,完颜亮已经南侵并且失败了,大宋虽然打赢了这一仗,宋金自“绍兴和议”以来的和平局面也已不复存在。

这个时候,赵瑗登基,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主战行为,是有当时的内外背景的。

而眼下,金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