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南宋和蒙古的和平> 第301章 陛下要御驾亲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1章 陛下要御驾亲征? (3 / 4)

郎的新科状元和进士,要在内阁学习三年,考核合格后,可以到下面为官员。

然后从新一届状元和进士中选取四到六人替补(其中明年就是赵与芮在任第二届状元出现,所以这届可能只呆一年)

未来的内阁成员(即各部尚书和主官),必须从进过内阁的秘书郎官员中选拔。

这么一解释后,大伙就懂了。

像这次年轻的黄朴,谢方叔,还有余天锡,郑清之是进内阁渡金学习的,将来的内阁成员,都必须有这样的经历才行。

但他们这四人进入内阁任秘书郎,不代表将来一定能进内阁。

因为时间一长,进过内阁秘书郎的会很多,但不是个个能进内阁成为正式成员。

内阁成员三年任期,最长不能连任三届,即九年。

内阁和新部门的成立,以及在全国推行是需要时间的,赵与芮估计最快也得一年甚至两年。

他飞快说了下内阁运行管理模式,几乎在他意料之外,所有人在场官员听到后,眼睛都一亮,感觉到皇帝稍微有点放权。

以后所有奏折,由都进奏院进送进宫后,先递交内阁。

内阁四位秘书郎各负责一部份,有些是他们可以批阅的。

其余折子由秘书郎看过一遍后,把认为重要的用黑笔圈圈,递交给内阁值守大臣。(每天两人在选德殿,其中一人必然为副相或首相)

值守内阁批复后,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再用红笔圈下来,最后递交给皇帝。

皇帝批复后,有与内阁成员意见不同的,打回内阁。

内阁召集所有人一起商议,皇帝允许,如果内阁所有成员都反对皇帝这件事,皇帝会考虑。

赵与芮当时说完这句话,现场有些震惊。

皇帝似乎在试探内阁成员。

但皇帝只说考虑,并没有说一定会改正。

比如像丈量粮田的事,如果全体内阁反对,皇帝会收手吗?

但有些大臣认为,只要内阁中有赵汝述和梁成大这种马屁精,永远不可能一起反对皇帝。

内阁成立之后,大宋朝会的运转模式也要改变。

皇帝赵与芮改为上朝五天,休息两天,即给大部份官员放假,但休息的两天,各部都要有官员轮流值班。(这种值班还有加班费)

一般上午上朝,下朝后,内阁留一名首相或副相,带两名大臣,加四名秘书郎到选德殿批复奏折,皇帝也可能和他们聊聊政务。

所以副相级以上,基本三天一值,内阁大臣们五天一值,秘书郎比较苦,六天轮流休息一人。

另一个更重大的改变,则被魏了翁视为皇帝要动兵的征兆。

以后大宋朝,凡在上朝时,军事俱不研究(包括军事主官将领的任免调动)

即以后大宋凡是军事的问题不在上朝时研究。

赵与芮不明白古代上朝喜欢说军事。

古代上朝文武百官好多人,上午说了军事,可能下午全临安城都知道了,一旦敌国有细作在京师,用不了多久就传的天下皆知。

虽然说关上门研究也不一定能保密,但至少比上朝研究讨论好。

而且朝堂上文官也有一大堆,很多人是不用参与的。

所以以后大宋军事问题不在上朝议论,皇帝会视军事问题的大小,考虑召集所有内阁集体讨论,还是只召集相关军将,私下讨论,即有些军事问题,可能连内阁成员都不知道。

其他问题中涉及军事也不在朝堂上议论。

非军事问题中,人事任免四品以上不议论,财政单项支出十万贯以上不议论。

人事任免四品以下(不包括县府主官),和财政支出十万贯以下,由首相和内阁在下午下朝后,自己关上门决定,再报由皇帝再批复。

这么多条条款款听完,首任首相李宗勉感觉以后皇帝上不上朝都不重要了。

简单的事都交权给内阁处理,皇帝不知省了多少事。

下朝之后,如果有重要的事,皇帝会召集部份内阁成员一起议论,比如军事,人事任免四品以上(包括县府主官),财政单项支出十万贯以上。

这里显示皇帝也只是召集部分内阁成员,也就是说,人事和财政大权,还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当天皇帝和他们说了很多,诸大臣听明白了内阁的运行。

但无论如何,内阁的运转,体现了几点。

一皇帝在偷懒,把很多事情交给了内阁大臣来处理。

二皇帝试图放权,给内阁管理国家的权力。

三皇帝还是牢牢抓到财政,军事,人事大权没放。

李宗勉和魏了翁在皇帝是沂王时就跟着他,似乎明白了皇帝有什么打算。

李宗勉和魏了翁对视一眼,忍不住开口:“陛下要离京?”

皇帝安排内阁值守,处理政务,明显有摆烂,偷懒的想法。

但两人更认为,皇帝为离京铺垫,今天没说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