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趁势奇袭许都吗…</br>袁耀心中有些犹豫,从目前的局势上来看,袁绍的大燕号称拥兵百万,实力冠绝天下。</br>袁绍与曹操的实力对比,是碾压性的优势。</br>就算在自己的上一世,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仓亭之战的大胜,袁耀也不认为袁绍就比曹操弱了。</br>这两场大战袁绍败得虽然很惨,袁耀觉得他依旧与曹操有一战之力,甚至依旧占优。</br>要不是袁绍死得仓促,曹操想一统河北也不容易。</br>袁耀上一世袁绍死后,曹操用了数年的时间才将袁绍的几个子嗣分化、瓦解,最终得到河北之地。</br>如果自己奇袭许都,与袁绍夹击曹操,固然可以将曹操灭掉。</br>可是自己要面对的,就是一个拥兵百万的庞然大物,依旧会有一场恶战。</br>而且自己能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也是一个未知之数。</br>毕竟自己对待士族的手段,天下世家有目共睹。</br>若是在仓促之间入主中原,定会被中原世家所排斥。</br>徐庶对袁耀道:</br>“主公,趁袁绍、曹操大战之际进入中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br>若能稳据中原,再加上淮南、扬州之地的钱粮支持,我军的战争潜力定能超越袁绍。</br>到时候潜心发展数年,就可以袁绍决战,一统北方。”</br>见虞翻和徐庶都主张进军中原,张昭连忙说道:</br>“主公,不可如此啊!</br>大军长途跋涉进入中原,我军的补给压力实在太大了。</br>袁绍、曹操的军队作战,动辄出兵数十万大军。</br>我们该征调多少民夫运送粮草?”</br>“现在我大陈好不容易才发展起来,钱粮丰足,百姓富裕。</br>主公万不可将我大陈,拖入北方大战的泥潭啊。”</br>张昭的反对意见,袁耀根本就没听进去。</br>他说的那些理由,对袁耀来说也不算什么。</br>只要打仗,哪有不消耗钱粮,不征调民夫的?</br>就因为打仗费钱,就不打了?</br>那自己养这些精锐之师做什么?</br>张昭、张紘都是内政天才,袁耀觉得他们帮自己处理好政务就可以了。</br>至于与外敌作战这种事,不必让他们来出谋划策。</br>可张昭非要说,袁耀也不好打消他的积极性。</br>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也不是件坏事,大家畅所欲言嘛。</br>袁耀的谋臣们,便开始就袁绍、曹操之间的大战讨论起来。</br>事实上不仅是袁耀关注此战。</br>曹操、袁绍之战势必改变天下格局,全天下的诸侯对此事都很关注。</br>袁耀麾下不少谋臣都觉得当陈曹操和袁绍大战的时候出兵,唯有贾诩一直沉默不语。</br>袁耀心道这老毒物,自己要是不主动问到他的头上,他是真不给自己出谋划策啊。</br>袁耀开口对贾诩问道:</br>“文和为何不说话?</br>你觉得曹操跟袁绍大战之际,我们该怎么做啊?</br>是出兵,还是不出兵?”</br>贾诩闻言连忙对袁耀施礼道:</br>“刚才诸位先生商议大事之时,臣一直在思考一件事。</br>所以才没有与诸位先生一同讨论,还请主公恕罪。”</br>袁耀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追问道:</br>“文和想到了什么事情?”</br>贾诩捻着胡须,轻声说道:</br>“臣在思考,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关系。</br>曹操是因为袁绍的帮助才走到今天。</br>他现在之所以要跟袁绍决战,争夺北方霸主之位,是形势如此。</br>曹操想成就霸业,不得不做出这种选择。”</br>“可若是主公在曹操与袁绍大战之际出兵中原…</br>那么曹操腹背受敌之下,必败无疑。</br>当败亡已成定局之时,曹操会怎么做?</br>心甘情愿的引颈就戮,再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吗?”</br>“臣刚才就在思考这件事。</br>臣在想,若臣是曹操,该如何应对那时的局势?</br>主公,若您是曹操,被南北两路强大诸侯进攻得走投无路,败亡在即…</br>您会如何选择?”</br>袁耀想了想,说道:</br>“如果我是曹操,我就会带着全部的城池和部队,归降于袁绍。</br>这样至少能保住性命,还能借袁绍之力,把进犯中原之敌击退。”</br>“曹操与袁绍联手,我军万万不是对手,只能败归扬州。</br>龟缩在扬州一隅之地,被袁绍所压制。”</br>“而曹操归顺袁绍之后,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br>他可以跟袁绍谈条件,请求继续为袁绍坐镇中原。</br>以袁绍的气魄,定然会同意曹操的请求,这样两人就可相安无事的相处。</br>若是有朝一日袁绍身陨,曹操或许可以东山再起,蚕食袁绍的实力。”</br>“这种做法对于曹操来说虽然艰辛,却始终有再起的机会。</br>而袁绍兵不血刃夺下中原,一统北方,就能成为无可争议的霸主,任何诸侯都无法撼动。</br>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我们大陈。”</br>听了袁耀这番话之后,贾诩对袁耀深施一礼,拜道:</br>“主公英明神武,深谋远虑,臣佩服!”</br>袁耀看了看眼前堆满了谦卑笑容的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