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顺五十四年八月,这个季节在东亚本土地区里可热得很,正是秋老虎的时候,但是德意志地区的柏林要偏北一些,因此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白天的温度大概二十度,晚上冷一下才十多度。
算是比较惬意的秋高气爽的时候,平常出门简单穿个外套也就差不多了。
这个年代的柏林,哪怕是在欧洲里也不算什么大城市,乃是普鲁士公国的首都。
而普鲁士公国在楚国人进军欧洲的时候,早早就投靠了楚国人,靠着给楚国人当带路党,征战神罗内的其他邦国而迅速崛起,进而成为了楚国人在德意志地区里的利益代言人之一。
这一系列的过程里,让普鲁士公国发展壮大,拥有了大片的领土。
实际上不仅仅普鲁士公国在这个过程里发展壮大了,实际上神圣罗马帝国的其他十多个邦国也趁机崛起。
最终昔日的神圣罗马帝国,演变为现在的十四个王国,公国。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楚国人其实并不是说把神圣罗马帝国给分裂了……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实际不是。
因为在楚国人进军欧洲之前,神圣罗马帝国就已经有名无实,整个帝国里有足足三百多个邦国,让来到欧洲想要做生意的楚国人看了头都大了……
而且各种邦国一多,楚国人管理起来也麻烦,比如出现叛军的时候,这些叛军在a邦国里袭击了楚国人后,转身跑到了b邦国里,然后a邦国的政府军也就不能追过去了,楚国人想要打,只能亲自动手……
所以楚国人刚掌控欧洲的头几年里,虽然很喜欢把欧洲的那些大国都给肢解,但是唯独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超级大分裂很不满……为了后续方便管理,楚国人干脆扶持了看好的十几个代理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吞并统一。
最终让德意志地区里出现了十多个规模稍微大一些的邦国。
这样一来,殖民管理起来就顺利多了。
普鲁士公国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投奔楚国人的早,而且后续征战里也颇为卖命,所以楚国人对这个普鲁士公国的统治阶层还算满意,这些年也给了不小的扶持力度。
但是即便如此,早年德意志地区里的邦国林立,以及持续多年的战乱,导致这片地方也比较动荡,普鲁士公国的统治压力不小,经常还需要向楚国人的外籍军团求援。
比如最近几年里该公国内就出现了好几股叛军,这些叛军经过早些年的打击后,现在也学聪明了,很少会去攻占那些大城市,反而是在偏僻地区里待着,有什么事情就缩回深山老林里,让前来围剿的普鲁士公国的军队无功而返。
就连外籍军团几次出手帮忙进行围剿,但是成效也不大。
如果只是单纯的叛军,哪怕楚军方面也不会太在乎,但是这些叛军不仅仅反抗普鲁士公国里的统治阶层,他们还喊着什么驱逐楚人,收回德意志权益之类的口号,时不时就搞个破坏。
连铁路都被他们破坏过不少次。
这自然也就惹毛了楚国人,不用普鲁士公国请求帮忙,楚国人自己就往该地区加派了外籍军团的驻军数量。
其他地区不说,光是在柏林以及附近地区的驻扎兵力就有足足一整个外籍军团步兵师:外籍军团第六十三师,该师的兵员从波斯地区征召,总兵力大约一万三千余人。
然后在普鲁士公国的其他地方也驻扎有另外两个师,同样是从西亚地区征召的外籍军团,分别是六十四师,七十五师。
在区区一个小公国里驻防三个外籍军团师,总兵力约四万人,此外还有坐镇柏林,威慑整个普鲁士公国的大楚帝国陆军第二十七师下属的第一百零七步兵团以及相应的炮兵,辎重。
组成了楚军
在海外地区比较常见的混成团级别的战斗群,这种临时混成团一般临时抽调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一个辎重营,一个骑兵连或装甲车连,组成一支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混成部队,通常由准将级别的副师长率领,兵力在五千到六千人之间,装备十多门七十五毫米火炮,多门七十毫米山炮以及八十毫米,六十毫米迫击炮以及少则十多辆,多则十辆的装甲车。
其主要用于充当某一紧要地区的战略威慑力量!
之所以说是战略威慑力量,那是因为楚军一般不会把正规军用于和土著之间的治安作战,小规模的作战等,也不会过于分散驻扎,往往就集中在一起驻扎在某个地方,有军事行动的时候充当战略支柱的作用。
而日常巡逻,治安作战,小规模零星作战等任务,都是由外籍军团承担。
但是外籍军团的战斗力虽然比土著更强悍,但也不是说无敌,正面交战的话那肯定是吊打那些土著叛军,但人家土著叛军又不傻,哪里会跟你玩正面作战啊,人家都是玩小规模的袭扰作战,尤其是复杂地形里的小规模作战,偶尔还派小队人马潜入,然后伏击你的巡逻队,哨站之类的。
你大队人马追上去,人家分分钟跑路,然后直接转进山林里,让你干瞪眼。
你要是追进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