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三国骁雄韩遂>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太平道传起事日飞骑信停大贸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太平道传起事日飞骑信停大贸易 (1 / 3)

光和七年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公元184年1月31日)到了,金城郡各家各户欢天喜地过节,访亲串友,孩童互吃别家的饭菜。</br></br> 韩家这一年来还算是顺风顺水,上上下下有吃有穿,兜里还有不少钱。西镇街上有店铺可逛街,人人见面互祝吉祥。</br></br> 韩家大都是内地迁来的移民,移民的故乡亲戚来金城走亲访友的这几年又多起来。</br></br> 来访者都夸赞在韩家做家丁的日子已好过内地了,每户都有几十万存钱,在各地望族中还是极少见的。</br></br> 韩家家丁见到韩遂都称大人,韩家重要成员模仿韩理,开始改称韩遂为“主公”。韩遂感觉好极了,很享受这个称号。</br></br> 尉迟延嘉子尉迟铁已十八岁,练得一身好武艺,韩理说服私塾苑主讲王遇将外孙女胡荷嫁给尉迟铁。</br></br> 王遇和妻胡瑗之女王莲的夫君胡业早亡,留下一子胡钧、一女胡荷。</br></br> 正月初三,张姜子拿着探部从各州郡引弓门客信报和合并计算出的人数送到书房给韩遂看。韩遂翻阅后脸色大变,信报全是太平道和天师道的事:</br></br> 冀州:八十万流民,十股,太平道道徒;</br></br> 青州:十六万流民,六股,太平道道徒;</br></br> 荆州:十八万八千流民,六股,太平道道徒;</br></br> 豫州:十八万四千流民,七股,太平道道徒;</br></br> 徐州:四万流民,一股,太平道道徒;</br></br> 扬州:七万二千流民,三股,太平道道徒;</br></br> 幽州:二万四千流民,一股,太平道道徒;</br></br> 兖州:四万流民,一股,太平道道徒;</br></br> 司隶:有太平道道徒,数目不详;</br></br> 冀、并二州交界及司隶河内山里:八十万流民,二十三股,号称太平道道徒;</br></br> 益州:九万六千,一股,号称太平道道徒;</br></br> 并州:三十万,一股,号称太平道道徒;</br></br> 司隶河东郡:十万,四股,天师道;</br></br> 益州汉中郡:十二万,一股,天师道。</br></br> 韩遂合计十一州共有二百九十二万四千道徒,近八个大汉人口中就有一个道徒!</br></br> 大汉人口经四次大疫锐减一半,但流民道徒仍有如此之多,实在可怕。</br></br> 大汉十三州,只剩凉州、交州似无成股的道徒。</br></br> 信报均称,太平道各地流民这两年在加紧打造兵器,而不象前些年打铁器卖钱了。信报一致提到恐怕要出大事,十万火急。</br></br> 引弓门客东魏郡、东巨鹿、东安平、东清河的信报称冀州魏郡清渊县、平恩县、巨鹿郡广宗县、曲周县、下曲阳县,清河国甘陵县、贝丘县,安平国经县、南宫县、信都县一带聚集了大量太平道流民,头裹黄巾,各县城外到处可见。</br></br> 引弓门客东魏郡的信报称太平道起事日为甲子年甲子日,即下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84年4月17日)。</br></br> 引弓门客东巨鹿的信报称太平道起事日为甲子年庚戍日,即下年三月五日(公元184年4月3日)。</br></br> 信报均写于上年十月。信报中提到的下年就是本年。</br></br> 引弓门客东南阳的信报还提到杨彪上年从豫州颍川太守调任荆州南阳太守,南阳郡太平道盛行,道徒众多。</br></br> 引弓门客东颍川的信报称杨彪任颍川太守这几年,是颍川郡太平道吸收道徒最快的几年。杨彪和其它郡守一样,未加任何阻止。南阳宛人文府君继任颍川太守。</br></br> 引弓门客东汝南的信报称益州蜀郡成都人赵谦上年接任汝南太守,汝南郡太平道盛行,道徒众多,已蔓延到陈国境内。赵谦乃桓帝时太学诸生所尊称的八俊之一的赵典之兄子。</br></br> 韩遂记得在太学读书时听过太常赵典的开学演说。</br></br> 韩遂看完信报,焦虑不安起来,在书房内来回走动。</br></br> 张姜子也看过信报,问韩遂严重到何种程度。</br></br> 弘农杨家杨赐和刘陶、乐松、袁贡数年前曾上书圣上提醒解散太平道,同为弘农杨家的杨彪为何坐视太平道在颍川坐大?难道弘农杨家与颍川众多的士家大族有过节?</br></br> 韩遂的结论是太平道确实要叛乱!</br></br> 粗略估算太平道如起事,如果流民中老人较少的话,当有七十三万多人可成为士卒,近三倍于汉军人数。汉军估计只有二十八万。</br></br> 单算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流民,约有一百五十万八千,如起事,当有至少三十七万七千士卒!</br></br> 起事日宁愿相信东巨鹿信报的三月五日。</br></br> 韩遂对张姜子道:“恰好近日要进京上计,吾当力争面见朝廷重臣直接转达吾得到的消息。朝廷所知未必有吾的精准。这些都应是宦官惹的祸,搅乱了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