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 第873章 火并王逵(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3章 火并王逵(上) (1 / 2)

【火并王逵】

在政治游戏中,有几条高手进阶法则,其一就是“越是对自己不利的,越要大肆宣扬”,即喧宾夺主,比如王逵的这次“鸿门宴”,在周行逢的舆论运作下,这件事的“真相”就变成了何、朱二将奉命南下御敌,却违命不前,心怀二意、将有异志,所以王逵于公来说是秉公执法,于私来说是清理门户,合情合理又合法。

王逵向刘言报告诛杀何、朱之“真相”,并强烈暗示何、朱二人是受了刘言的指使,要求刘言给出合理的解释。

刘言不仅损失了重要盟友何敬真、朱全琇,还陷入到了极大的被动中,明知王逵是讹人,但自己还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最后,为了向王逵证明自己的清白,刘言只能将领头擅归朗州的符会等人斩首示众,以证清白。

杀了符会等人后,刘言失去了朗州兵的拥护,本身就缺乏根基的刘言更加成了孤家寡人。于是,王逵就可以迈出第三步了。

王逵任命周行逢权知潭州军府事,看家护院,自己则亲率大军问罪朗州。刘言无力抵抗,很快,朗州被攻克,刘言被生擒。

王逵将刘言幽禁起来,随后上疏后周朝廷,声称刘言意图叛周投唐,现已被诸将所废,为了避免“刘言余党”继续兴风作浪,我们请求把治所重新移回潭州。

当大国准备吞并小国的时候,会希望小国内部生乱,最好是四分五裂,这样大国便可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回报,例如南唐灭南楚;如果大国忙于其他事务而没有吞并小国的打算时,则希望小国统一而稳定,以便通过代理人实现对小国的间接统治。

后周目前就属于后者。彼时正是广顺三年(953),郭威正在忙于“二王之诛”,为了给接班人柴荣扫清障碍,而诛杀开国元勋王峻、王殷。

与南唐不同,后周在湖南地面没有任何实质性投资,无论是刘言还是王逵,亦或是周行逢,对于后周来说,都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不管他们之间有何纠葛,只要能取得湖南地面的实际控制权,并且愿意倒向后周,那么他就是后周认可的地区代理人。于是,后周郭威痛快地答应了王逵的一切请求,恢复潭州“首都”的地位,任命王逵为潭州武安军节度使、兼中书令。

得到后周的认可后,王逵终于放下心来,把已经丧失一切利用价值的刘言处死。

刘言有个外号,“刘咬牙”,在南楚灭亡时,童谣曰“马去不用鞭,咬牙过今年”,“鞭”指的是边镐,“咬牙”则对应着刘言。

王逵回到潭州,任命周行逢权知朗州。不久之后,王逵又把治所移到了朗州,而命周行逢知潭州。

潭、朗之间的反复“迁都”,暴露出了王逵集团存在巨大的内部隐患。王逵对嫡系“结义十兄弟”的信任荡然无存,准确的说,他只信任军师周行逢。

在周行逢的帮助下,他成功杀掉了何敬真、朱全琇,随后周行逢又秘密告诉他,说张仿与何敬真是亲戚,何敬真临刑前,向张仿交代了身后事,您可得防着张仿点儿啊!

张仿,“结义十兄弟”之一,当时是朗州武平军节度副使,王逵本身就对他的立场有所怀疑,于是在周行逢的旁敲侧击之下,对张仿动了杀心,随后便借故请张仿吃了顿鸿门宴(逵召仿饮,醉而杀之)。

至此,“结义十兄弟”已经死了三个。在后周柴荣即位时,王逵坐镇朗州、周行逢权知潭州、潘叔嗣坐镇岳州(岳州团练使),以王逵为核心的“结义十兄弟”割据势力完成了对原南楚的控制,并向后周称臣。

在南楚的西南面,居住着蛮、獠等少数民族部落,与中原汉人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唐末,马殷占据潭州以来,对他们采取的也是恩威并济的老套路,一手大棒、一手甜枣。在马殷时期,诸蛮獠既畏惧马氏之威,又感激马氏之恩,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稳定,直到“诸马争槽”。

马希萼朗州起兵时,曾主动勾结溆州的蛮族酋长符彦通,朗州与群蛮南北夹攻,攻克潭州。按照事前的分赃约定,马希萼得土地,符彦通得财宝。于是,潭州府库的金银财宝被蛮酋符彦通洗劫一空。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符彦通陡然而富,在这笔财富的支撑下,符彦通实力大涨,称王于溪洞之间。溪洞,又作“溪峒”,古代泛指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及其聚居区。

王逵集团从朗州发起“复国运动”,南下潭州、驱逐南唐占领军时,就曾考虑勾结蛮王符彦通,被周行逢阻止。

一般来说,蛮夷部落时常扮演雇佣军的角色,例如沙陀、鞑靼、党项等,再比如“溪洞”地区的蛮獠。他们通常也是合格敬业的雇佣军,具备雇佣军的一切职业素养,比如见利忘义。雇佣军坐地起价、反咬甲方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所以周行逢极力阻止王逵勾结符彦通,并把马希萼的前车之鉴当反面教材,说我们是兴义师,以有道伐无道,光复故国,不能再学马希萼,给潭州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置百姓于水火。

最终,王逵听取了周行逢的建议,只凭“结义十兄弟”嫡系力量赶走了南唐占领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