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上述的南唐国家队阵容:
皇甫继勋,是“赌圣”皇甫晖之子。皇甫晖,“明宗入魏”的始作俑者,契丹灭晋时逃往南唐,后来在“三征淮南”中被赵匡胤俘虏,被俘后“不食周粟”,壮烈殉国,前文有详述。皇甫继勋作为烈士之子,备受器重,虽然尺寸之功未立,却一路扶摇直上,成为南唐军界一哥。
陈乔,三朝元老,最初是受到徐知诰的赏识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四凶五鬼”集团逼宫时,李璟命陈乔起草退位诏书,陈乔闯宫觐见,泣谏拒止,得到了李璟的信任,在铲除“四凶五鬼”集团后,李璟领着陈乔到后宫,把诸子及皇后召唤过来,然后对他们说陈乔是忠臣,如国家有难,你们母子可以依靠他,这样我死而无憾!时至今日,李煜想起了父亲的话。
张洎,青年才俊,举进士,初为县政府科级干部(县尉),李弘冀去世时(959),百官们初议谥号为“宣武”,张洎上疏认为不妥,因为储君的最高行为准则是“视膳问安”,决不能标榜其军功,否则后世将会争相学习,从而动摇皇权,建议改谥“文献”,李璟采纳了他的建议,张洎也因此受到重视,被提拔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主要工作就是给百官们挑刺儿、找毛病,类似于纪检委,是个得罪人的工作,而张洎又是政坛的后起之秀,所以刚入朝堂就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全体老干部的一致排挤。李璟迁都洪州,留李煜当昇州留守,大臣们上下运作,推荐张洎当李煜的幕僚,留守昇州,如此一来,张洎就等于被夺去了实权,排除在了核心权力圈之外。可大家没高兴几天,李璟就驾崩了,随后李煜登基,还都昇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洎的仕途触底反弹,创历史新高,成为李煜最信任的嫡系心腹,史籍记载说“恩宠第一”。
张洎急功近利且心胸狭隘,初与潘佑私交甚笃,是一对儿好基友,后来潘佑鄙视其为人,于是渐渐与他疏远,张洎便怀恨在心,潘佑之死,张洎出力甚多。张洎曾出使大宋,大宋君臣很欣赏他的文采,厚待于他,而他也贪图荣华富贵,于是欣然成为“精宋”分子,常以公知的嘴脸为李煜陈说利害,劝李煜纳土归降。
徐元瑀,与兄弟徐元机、徐元榆、徐元枢霸占着南唐权力中枢,为了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将告急文书统统藏匿,为李煜营造出一副太平无事的假象。
徐元瑀兄弟为何会有如此能量?因为他们与李煜的关系非常亲近,他们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后文再详述。
在切断外界联络、蒙蔽李煜这方面,徐元瑀是与皇甫继勋里应外合的,他们联合起来把李煜坑苦了。史籍记载,大宋军队一路高歌猛进,突进到昇州城十里的地方安营下寨,而李煜和城内守军还浑然不知。
再看南唐的武装力量:
义军:年收入达二千贯的若干户,出一卒。不是一户,而是若干户加起来,只要年收入凑够两千贯,就要出一兵,编入“义军”;
新拟生军:“分籍者又出一卒”;
新拟军客:“新置产亦出一卒”;以上两个规定的样本应该与第一条一致,即征兵客体不是某一户,而是若干户的集合;
团军:户有三丁者出一卒;
凌波军:州县村社每年都会举办划船比赛(竞渡),冠军的奖励是一只大银碗,冠军的名字也会被官府记录在案,当需要征兵时,官府按图索骥,把他们强征入伍,编成“凌波军”;
义勇军:由佣工、奴隶、上门女婿组成(民间佣奴赘婿);
自在军:由黄老爷出钱,然后两大家族出钱,招募地痞流氓、市井无赖;
白甲军:民间自发组成的武装力量,以农具为武器,以纸为铠甲;
……
以上是南唐除了正规军之外的民兵性质的武装力量,他们全部被动员起来,抵御大宋。
在“三征淮南”时,一支“义军”曾立下过功勋,其首领张雄也被提拔为禁军统领,驻守袁州、汀州,后来张雄率部勤王,最终全军覆没,父子八人均为国捐躯。如今,这些民间武装还能起到多大作用?
对于这场战争,李煜不可谓不重视,真的是倾尽全国之力,然而效果不能说是聊胜于无吧,起码也是毫无卵用。史籍记载,说这些杂牌军“奔溃相踵”,不堪一击,成了宋军刷战绩的工具。
李煜心急火燎地给吴越国钱弘俶写信,来不及骈四骊六拐弯抹角了,几乎用了大白话——“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明天子一旦易地酬勋,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唇亡齿寒的声音始终萦绕在吴越国朝堂,但钱氏统治者始终能够力排众议,服从中原大国的诏令,坚定不移地贯彻维护中原大国的基本国策,毅然出兵伐唐。
这一年(974)年底(12月),李煜下令弃用大宋的“开宝”年号,而只使用干支纪年,称这一年为“甲戌岁”。
975年2月,宋军对昇州完成了包围;吴越国奉诏攻常州,开辟东线战场,常州开城投降。
身为南唐军队总司令的皇甫继勋,不是一门心思地思索如何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