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最强炸药
元贞八年七月,窝阔台正往草原上撤退的同时,赵与芮又来到火器局演练场。
今天火器局又有新玩意向他展示,赵与芮来的挺早,他到了演练场时,天都刚刚亮。
现场早就布置好了,前面用沙包堆起一米多高,沙包后面挖了两个坑,中间有条小道。
这就是后世训练扔手榴弹的布置。
没错,今天赵与芮要见识下大宋自己的步兵手雷。
手雷这玩意听起来好像比燧发枪还容易,其实也有难度的。
赵与芮到现在才弄好,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引信问题。
之前宋军守城时,用过大型的,类似明朝万人敌那种的炸弹,但那个难度不大,引信可以弄的很长,需要燃烧一段时间。
而手雷比较小,是不可能弄很长的引信。
“约四步。”唐波最后向赵与芮报告。
唐波简单讲了下过程,赵与芮听完感觉工程量还是不小。
还要加上一点粘合剂,后世用没用粘合赵与芮也不知道,大宋的工匠们用动物胶。
手雷飞出去没一会,轰隆,一声爆炸。
配方之初,火器局做了无数次的试验,因为三者的比例要适中。
炸完之后,众人围上去看,并现场量了下爆炸直径。
沙包前面摆了一圈东西,当场被炸的七零八落的。
后端是手柄区,主要是存放了引信和为了扔的更远。
引信长二十厘米,尾端有个盖子,打开后可以拉出引线,然后点火。
这种要是当引信,刚点燃就爆了,非常危险。
赵与芮本来想试扔一个,想想自己是皇帝,也没有必要试险,而且身边的唐波他们也不同意。
比例不对,烧起来很快。
刚开始,拳头长的引信,嗖的一下瞬间烧完,把工匠们也吓了一跳。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和人工,而且赵与芮认为,手雷在这个时代的野战时,这点杀伤力已经足够了。
只见工匠拿着手雷,打开盖子,拉出引信,点燃后,又站原地数了三下,这才扔出。
“陛下请看,这是以硝石,火药和炭粉三者为主要配方,加了少量的纱布制成。”
手雷是赵与芮起的名字,以手扔出去,发出雷霆般的爆炸,因而叫手雷,大伙都表示很满意这個名字,至于是不是皇帝取的,当然就忽略了。
赵与芮默默盘算了下,几乎是一秒烧一厘米左右,这速度不快不慢,很适合手雷和爆炸用的炮弹引信。
经过工匠们这么一折腾,摆在赵与芮面前的引信看起来很眼熟,连颜色也差不多是青黑色的,像他玩过的烟引信。
1,2,3,4——刚好数完后,十根引信差不多同时烧完。
看完引信后,唐波让人拿来了手雷。
赵与芮在这方面也不是专家,只是把原因和工匠们说了下,工匠们经过多年试验后,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这比后世的手雷多了道点火程序,没办法,这会也没雷管。
等赵与芮到了现场,唐波就拿来十根长长的引信,一水摆在赵与芮面前。
这会也没秒的概念,所以赵与芮是心里数数,唐波他们是嘴上读数。
一秒钟烧十厘米都有。
为固定引信,工匠们也想过很多材质配合,丝,,布等各种用过,最后选了纱。
引信短了,就烧起来太快,还没扔出去,就能在手上爆炸。
碎铁都是练钢和铸造时得到的废料,并没有专门打造杀伤力大的弹片。
爆炸直径只有四步,威力算是比较小,没法和后世比,但在赵与芮眼里,已经是够用了。
看的出这工匠是个熟手,比较自信,还专门在原地等了三秒钟。
当下赵与芮走到远处,火器局叫了个工匠试投。
引信问题几乎是这个时代手雷最大的难点,工匠们把这个解决掉,手雷自然就不难了,而且对守城用的大型炸弹来说,也是巨大的进步。
在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后,工匠们终于按着特定的比例,发明出最适合的引信。
这也是后世经典引线的配方,以硝石、火药加炭粉三者合一,这种做出来的引线烧的就比较慢,算成后世时间,大概一秒钟烧一厘米。
前端是爆炸区,以火药和碎铁屑、粒组成。
接着唐波让人现场烧给赵与芮看。
首先要硝石打粉,这步原来极耗人工,但赵与芮有水力磨盘,各种机械,换成蒙古人这么干,得多用好多人工。
手雷全重一斤一两,但宋朝一斤有六百多克,接近后世一斤半重。
大宋的手雷当然比他以前电影里见过的大,说是手雷,其实更像是早期的手榴弹。
赵与芮拿到手上时,还是比较满意。
“这个可以扔多远?”赵与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