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恍然大悟。
最大的县,一年也就一万贯开支。
有人注意到这个细节,魏了翁奇怪的问:“我记得宝庆年末和元贞年初,官员和吏役数,比现在还少,开支却还多?”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笔开支肯定能降下去。
这就比后世省钱多了。
目前最重头的还是官吏薪水钱,地方衙门的开支,像基建,治理河道什么,都由朝廷来出,地方衙门用钱的地方不多,开支自然也少。
元贞七年全国了一亿一千万贯,对比赵与芮登基之前也没涨多少。
主要是赵与芮对钱查的极严,钱都用在刀口上,省了不少。
另一个时空的史弥远若还活在现在,他又要发行大量的会子了,南宋每年开支也是破亿,但收入却不够,只能大量发行会子。
说完支出后,所有人都吐了口气。
当年最巅峰,赵与芮的朝廷一年支出一亿四千万,如今地盘大了,人口多了,支出反而少了。
这是朝廷越来越稳定的表现。
而且随着朝廷陆续完成各地的基建,河道治理等事,将来这块钱也会越来越少。
说完支出当然要说收入。
元贞七年,全国税粮,夏秋粮税是三千七百多万石,宝庆七年是三千六百多万石。
八年过去了,全国税粮增加不多。
但其实大宋人口和面积增了这么多,粮田面积也大幅增加,特别是黑麦的推广,保证了在辽东和远东地区,和北方都能大面积推广,产量也不低。
但前期推广黑麦都是不收税的,而且在辽东、远东和海外地区都是免税数年,鼓励百姓移民,所以目前看不到粮税增加。
包括赵与芮这几年还不停的税改,降低了十亩,二十亩的普通百姓税粮。
而这些百姓是全国最多的,赵与芮就是吃大户,从大户身上抽税。
元贞七年一石粮平均约一贯五百文,折钱约五千多万贯。
等黑麦彻底推广起来,免税的地方开始收税后,粮税估计能接近四千五百万石。
“元贞七年,全国商税,包括海外和巷口征收的税,其他杂税等——”秦卓说到这里,停顿了下,脸露得意之色:“共计五千四百万贯。”
“嘶”群臣们又是倒吸口冷气,有些这几年刚入内阁的,以前也没听到这数字,俱是吓了一跳。
“这么多商税?”有人不敢相信。
“仅红楼堵档这两项,全国税收就超两千万贯。”秦卓笑道。
赵与芮把全国红楼和堵档都拍卖的,全国一千多个县,每县平均算三家。
每家每年的牌费和税费算三千贯,这就一两千万贯了。
实际上像临安府这种大府,红楼堵档几十家,每家每年牌费加税费都是好几万,一个府一年就几百万贯。
众人听完沉默不语,确实能收这么多,以前的皇帝们,怎么没想到。
朝廷现在对红楼和堵档都有数量要求,你让现场的大臣们,每年交几千贯,在县城里开个堵档,或红楼,他们也愿意啊。
这都是现在最赚钱的行当之一。
秦卓又道,然后朝廷国营的厂,像白厂,船厂什么都一样要交税的,还有各地巷口的海外贸易税,包括在波斯湾收的税,还有各地商铺的商税,中高级官员们的个人税,加起来一共五千多万贯。
“其他税也这么高?”又有人提问。
“我大宋一千多个县,每个县平均算一百个商铺,每个商铺每年交二十贯税。”
“一个县就是两千多贯,一千多个县就是两百多万贯。”
秦卓道,实际上很多大型的商铺,一年要交几百贯,甚至上千贯,数千贯。
像秦家以前就是大宋首富,商铺遍及各地,做的还是最赚钱的生意。
他们还拥有海外商品的出售权,像外番来的象牙什么,除了官营,他们也能出售。
仅这个店,一年交税就是数千贯。
按大宋现在的税率,越是赚钱的商铺,税越高。
这项收入里有个重要的收入就是海外税收,朝廷在泉州像郑芝龙一样收钱,过往船只保证安全,根据船货交税,这是一大笔收入。
明末郑芝龙巅峰期一年上千万,现在大宋沿海贸易同样发达,收税港口还有好几个,不说一千万,五六百万是随便收。
再加上波斯湾,汉州湾等地收入,俱是不低。
所以大宋现在税粮合计,接近一亿贯,勉强够支出。
然后真正赚钱就是靠做生意和打仗。
“元贞七年,朝廷生意经营,利润四千多万贯,上交税收一千万。”税收刚刚算在前一项,实际收入就是三千多万贯。
朝廷有很多国营的赚钱路子,像白,玻璃,船厂,包括海上贸易,水师都把生意做到波斯了。
其余和高丽,日本等附近各国的交易也是年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