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其它小说>秦皇汉武看后世阅兵> 第 136 章 各行祖师倒计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36 章 各行祖师倒计时 (11 / 46)

仲无君子之义,但赞他攘夷之举,更言:无管仲,吾其被(披)发左衽矣!

没有管仲,他们只能披发左衽做野人。

孔子在世时行右衽,没想到他去世后连披发都不能,只留下一根老鼠尾巴!

房玄龄眼神发直,嘴唇抽搐半晌道不出半句话来,若说天幕降临也未让他失态半分,而孔子圣像则完全颠覆他的认识。

他们怎么敢啊!

你靠孔子享得富贵,那就该承起儒家之责,但他们做了什么呢?

儒家经义被孔子伪后砸了个彻底!从此谁敢再言封孔氏后人为爵?

而秦始皇则是眼神微妙地看向儒家博士,几息之后就见他气息一抽,人直直地倒了下去,看得一旁的墨子都忍不住心中感叹:惨,真是太惨了!

幸好他墨家经义明确,教义完整,不使人钻了空子。

秦始皇扫过一脸戚戚的墨子,挥挥手让人带下去诊治,待儒家博士身影消失后,他才把目光投向天幕:没想到后世孔家没半点孔子节义,所作所为让人大开眼界!

天幕还在卖力地自我推销:【本人也不会吹吹打打迎大英帝国爱德华七世照片入孔府,不会供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画像,更不会无视民族苦难在小日子跟前弯腰准备投降。

我想我好歹比衍圣公多二两骨气吧?

至少见到小日子的时候,会送上两颗手榴弹表示敬意!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嘛,这是孔夫子说的,谁反对?】

司马光等人看到天幕贴出的对联,忍不住两眼翻白倒了下去:

上联:昨降元蒙,今降满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劝进家有余庆。

下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全都忘了。只记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横批:世修降表!

【大成的‘理’是什么呢?

它是宇宙万物之本,是世间的人伦理秩(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天理的表现,人们遵守三纲五常就能让社会安定和平。

要达到理,我们要格物致知,那怎么格物呢?

万物皆可格物!

换成现代化讲:如草丛,此草丛属于哪类科目?生长环境及它的规律。

了解草丛基本信息后,再上升到类似阅读理解:你从草丛里领悟到什么?

领悟到的知识就是致知】

朱熹静静地听着天幕解述他的学说,有误之处他略过不听,不是不想辩解,而是他知晓一旦他离世,后人就会曲解他讲义,论他话中之意,就跟注疏圣师之言一样。

他望着远处苍山,理学好吗?

定然是好的,否则也不会变为官学。

理学对君王有‘正君心’标准,要君主内心存德,克除不良欲望,就能治理好国家。

同时再将正君心守则推及朝廷百官,朝中俱是君子,大宋上下行王道之治,天下就能变得安宁。

可惜…依天幕语气来推测,理学怕是不尽如人意。

【换到道德境界该怎么达到致知水平呢?

首先进行道德修养,做到诚意,然后进阶‘正心’,最后‘修身’,当自己身心修炼好后,就可以‘齐家’,家平定后就能‘治国’,最后若身处国祚危难之间,还可以发动最大儒家技能——‘平天下’。

如果换成修仙小说中的等级,那就是筑基(诚意)—先天(正心)—金丹(修身)—元婴(齐家)—化神(治国)—大乘飞升(平天下)】

天幕语气突然一变:【小说里能飞升上界的少,儒家能达到平天下的目标——几乎没有!

有的只是沦为统治工具!】

朱熹眼皮一颤:来了!

【程朱理学的学说种种,受统治者欢迎的就是‘理’即:‘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臣子要对君忠诚,子女要绝对孝顺,妻子要对丈夫有节!

五常:仁、义、理、智、信!

朱熹认为真正掌握天理,恪守三纲拥有五常之人,他一定就有恻隐之心,行为能恭敬、知羞耻、辨认是非、守忠信的儒家君子】

天幕语气迟疑:【很理想化的三纲五常】

【但当时统治者不觉得理想化,把理学定下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关系拧出来强化一下,就是维护皇室的好工具。

你说朱熹讲不是这个意思?

可是朱子语录说了:尊卑大小不能犯!以下犯上者当加罪论之。

这可是你亲口说的!

所以能理解理学在南宋、元朝为什么能受欢迎了对吧?】

董仲舒眉头紧紧拧起:圣师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要求君臣各行其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孟子再一步衍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做人准则。也就是;仁、义、智、礼、信五常之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