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他迷路,而是因为无战功,封不了侯。
古时在不熟悉的地方打仗,迷路可是太常见了。
像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时,就因为迷路,差点困死在伊朗和阿富汗交界地。
黄金家族打西方时,因为迷路打到斡罗斯,打完发现:不好意思,打错人了,于了又重新调转方向前进·。
更别提汉朝公孙敖等人,几次大漠无功而返的旅游事件。
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卫青霍去病,能分辨匈奴位置,还能下达准确的命令追击匈奴。
特别是霍去病这个开挂的金手指,自带人形导航,匈奴在哪他就出现在哪的BUG。
历朝难得一见】
汉
刘彻觉得委屈,他说李广数奇难道有错吗?
他是天子当然没错,有错的只有李广,再则朕一次次地给了你机会,你自己不争气怪朕何事?
不感激朕还敢怨恨朕?
死吧!!
秦
想起匈奴广袤的国土,秦始皇只觉头疼,大秦立国根基便是在西戎手中抢夺,在秦德公前,历代先君都主动与戎夷交战。
而自大秦将目光转向东方后,面对义渠等戎夷部落,都是由攻转守,以抵挡杀击为主。
而今到了他一代,又要开始主动攻击匈奴。
他揉了揉额头,罢了,待天幕结束回史阁看看先祖手册,期望他们能给子孙留点有用的东西。
明
朱棣盯着大明月舆图,暗自琢磨:先帝时兵力以长枪为主,他在滁州马场上建立骑兵,只是...
他拧紧了眉:只一处马场不够啊,朱棣指尖滑过舆图,最后定到江淮地区,不若在这几处建立马场,让太仆寺负责?
听见‘黄金家族’四字,朱棣一愣,黄金家族是谁?
难道是大元?
【李广打不了胜仗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打仗方式,不适合汉武帝时期的大型团战模式。
汉家自高帝起,对匈奴便处于防御态度,对将军的要求就是:守住边境,不让匈奴进城,就是名好将军。
看看与李广同期的‘不败将军’程不识对他的评价:
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
因为无军纪,他的士卒倒安逸快乐,因此甘愿为他
拼死。
所以李广走的‘羊群效应’路子,匈奴当前,他用自身胆气带动兵卒打仗,对于文景两朝的环境来说,他就是个合格的将军。
到了汉武帝时,国家战场扩大,需要的不是防守将军,而是有统战意识,能将大军整合并分析、判断敌人踪迹的将军。
李广松懈的风格放到一万骑中,他有统战能力吗?
不能,如果说卫青、霍去病走的是‘多人战斗路线’,那李广就是领着兵‘一个人在战斗’,他的个人骑射长处,弥补不了统战的短处。
在战场扩大的草原上,想要继续‘乱拳打死老师傅’,怎么可能干得掉匈奴人?】
宋
赵匡胤点点头,非常认同天幕所言:当今用兵,当以正兵以对,但越大型的战斗对统帅的要求越高,正所谓可握则握,可施则施,千变万化,使敌莫知。
他身旁的赵光义听罢,感叹道:“哥,你倒说得轻巧,只当一点,遇见敌人时,进攻或者撤退,其平衡把握何其难也?”
史上多少将领,仅凭‘可握则握’一条,便能拉开无数条鸿沟,否则能进唐朝武庙的,怎么才有七十二人?
能入选武庙的人,无不是会判形势、断局势,使谋略、布计之人。
乃世间杰出之人!
前些年哥进武成王庙观幸,认为白起杀降,无武德之风,不配享庙,让人移去。
还引得官员一片争论。
那他呢?赵光义摸了摸自己脸蛋,白起都不配享配武庙,那他要怎么立功?
古人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最后立言。
他能立什么?
【因太史公将李广经历写得够精彩,再加之一句文人自哀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诗,让李广受到许多瞩目。
又因他跟卫青、霍去病两个开挂的人放在一起比较,更显得他可笑无能,到了现代,还有了个外号‘迷路候’。
但李广对当时的汉朝百姓、士兵而言,他尽到了自己作为守将的责任,保卫大汉边境不被匈奴掠扰。
因此他死后,百姓、部下伤心大哭,他是个杀匈奴的大英雄,对部下而言,亦是身先士卒的将军。
他只是旧时代的英雄,而不是新时代的适应者】
秦
又是唐朝?
秦始皇心一动,李世民的唐朝怎么回事?
是要将历朝历代写个干净吗?
他身上还有唐人泼的‘孟姜女’污水呢!
可惜...他摇摇头,遗憾不能面见唐太宗李世民,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