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搜书网> 第671章 澶州兵变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1章 澶州兵变2 (1 / 2)

后来,范质荣登相位、加太子太傅、爵封鲁国公,与他的老师和凝一模一样,成为一段佳话。

范质是位德才兼备的人才,后唐明宗朝宰相和凝器重之,后晋宰相桑维翰亦对他赞不绝口。桑维翰将他提拔进中央,做监察御史。当桑维翰出镇地方时,就奏请范质为自己的幕僚,等桑维翰再次入朝为相时,将范质提拔进翰林院,为皇帝起草诏书知制诰。

石重贵制定“十五将御辽”时,既秘密又仓促,当时已经是晚上,石重贵忽然要紧急召翰林学士们入宫,要起草十五将的诏书。范质急忙劝阻,说宫门已经关闭,如果这时召学士们,就等于泄露了宫中机密。

机密的事怎么能发朋友圈、群聊呢?

于是,范质一个人承担起起草诏书的重任。一般来说,皇帝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告之翰林院,然后由学士团队集体商议、起草、润色,把草稿呈递皇上过目,最后才能颁布。这就是我喜欢阅读诏书、制文的原因,这都是那个年代全国顶尖学霸的集体文笔,无论是文章架构还是文笔辞藻,都是无可争议地满分作文。

范质凭一己之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当时称之”,凭实力秀了一把。

刘知远称帝后,成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郭威挂帅征讨河中李守贞时,每次接到朝廷的军事指示,都发现调度有方、文笔斐然,不由得赞叹钦佩,于是就问传诏使节,“诏书是谁起草的?”使节如实回答,说是范质。郭威把这个名字铭记于心,并对身边人说道:“此人有宰相之器!”

郭威入汴时,范质与其他朝廷官员一样,四处躲藏。郭威派人四处寻找,等找到他时,正逢天降大雪,郭威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他披上。

所以前文所提的太后诰令,比如对“萧墙之祸”的官方报道等,以及迎立徐州刘赟等,全部出自范质之手。

郭威离开汴州后,立即表奏范质为枢密副使、兵部侍郎。

“其军国庶事,权委宰臣窦贞固、苏禹珪、枢密使王峻等商量施行。在京马步兵士,委王殷都大提举。”

窦贞固、苏禹珪是王峻的提线木偶,可以划去,“等”中就包括被郭威提拔上来的范质在京师的全部武装部队的最高总司令是王殷。

王峻管文,王殷管武,郭威的两位重要亲信把持了中央的一切实权。如今的朝廷已经姓了郭。

2,明修暗度

旧有的文官集团荡然无存,在短短几天内,已经被郭威集团掌握,实权被郭威集团的王峻掌握,由窦贞固、苏禹珪在前面充当傀儡范质等新锐文官也是沐浴了郭威的厚恩,得以提拔重用冯道等则被派往徐州。

有人说冯道是“拥汉派”,说他反对郭威,努力匡扶汉室,而且他势力强大,成为郭威篡权的绊脚石,威胁到了郭威谋朝篡位,故而被踢到徐州,并以冯道坦然接受郭威的跪拜作为理由,说冯道是在努力维护后汉的组织架构和权力体系,给新入汴的郭威一个下马威。

有一定道理。但是

冯道坦然接受郭威的跪拜,其原因已经在前文简单分析过。这不是给郭威下马威,而是给郭威搭桥。不要拿糖作醋哟。

另外,冯道从来就没有“势”,他是政坛吉祥物,德高望重,所有人都敬重他,但他也从来不具备任何杀伤力,人畜无害,这是他安身立命的宝贵经验,这是他能够历仕四朝十帝的根本原因。

与其说是他纵横政坛几十年,倒不如说是他谨小慎微、几十年来游走在核心权力的边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虽然身居相位,理论上处在核心位置,但他从来都不被卷进权力漩涡,没有政治立场,没有立场就是他的立场,无招胜有招。

耶律德光入主汴州时,冯道也曾向契丹人臣服,对耶律德光跪拜效忠,还与李崧、和凝等获得了耶律德光的点名褒奖。

契丹人可以推翻汉人的统治,改朝换代,那么汉人推翻汉人行不行?冯道为什么要阻拦郭威篡汉?

况且冯道、李崧、和凝自镇州逃回中原后,就因向契丹人俯首称臣而被指控为大汉奸,被剥夺了一切实权,以太师等虚衔赋闲养老。几人也是夹着尾巴做人,闭门谢客,老实地一批。

所以冯道既没有反对郭威的动机,更是绝对没有反对郭威的实力。把冯道描绘成为强行为后汉续命,努力阻止郭威称帝的形象,真的有些牵强了。

作为老实人的冯道,也许唯一的诉求就是希望政权能够实现和平交接,他亲眼见识到了太多的血腥政变,动辄灭门,伏尸成百上千,妇孺亦不饶。冯道只希望郭威能够把仁慈的面具戴的久一些,既然刘铢的家人都能被赦免,那么刘承祐的家人比如刘赟,您能否也发发慈悲呢?

所以冯道在临行前,才忍不住当面质问郭威,是真心拥立刘赟,还是想把人家骗过来,再对吧。

如果郭威把他领到一边,推心置腹,说只是想软禁起来,那听起来还像是真心话。

但郭威指天画地,赌咒发誓,说我就是真心实意地要拥立刘赟

上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