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搜书网> 第408章 飞龙在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8章 飞龙在天 (1 / 2)

【飞龙在天】

大浪淘沙,乱世是英雄豪杰的温床。从社会最底层历经摸爬滚打,最终登上皇帝宝座,注定一身充满传奇色彩,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最为人所熟知,因为他的时代距里我们较近,且开创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享国时间较长、对历史进程影响较大的大一统王朝。

如果只看出身,朱温和徐知诰的前半生与朱元璋也相差无几,一个是佣工,一个是流浪儿。

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徐知诰从小就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和超乎常人的忍耐力。

衣食无忧的少爷公子们更容易沾染少爷脾气,比如徐知训、徐知询,因为他们过早地、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别人无法企及的社会资源,而他们却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而徐知诰则不然,他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极为深刻的领悟。他必须放低身价,谨小慎微,即便身居高位,也要折节下士、平易近人,他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徐知诰,你只是一个无依无靠、无家无业的流浪儿!夹着尾巴做人。

前文已经提到了他是如何侍奉徐温,千方百计讨干爹欢心。其实不光对徐温如此,徐知诰几乎对所有人都如此,从来没有人见过徐知诰发脾气,他留给所有人的印象都是客客气气、彬彬有礼。

徐知诰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即便位高权重,他也始终处于弱势。弱势的处境就该有弱势的态度。

老将柴再用恃功自傲,竟然身穿军装、携带武器登上金銮宝殿。监察御史对他提出严厉批评,而柴再用却摆出一副“看你们能把我怎样”的态度。表面上,柴再用是藐视杨溥,实际则是挑战徐知诰的权威。

这是功勋元老给徐知诰的下马威。

徐知诰的解决办法是:对此事只字不提,然后故意闯禁区——杨溥的内宅,进入之后假装大吃一惊,“哎呀,我怎么误入此地!”急匆匆退下,随后上一道奏折,自我弹劾,展开深刻的自我批评,并请求杨溥严肃处置。

杨溥“优诏不许”,好言劝慰,但徐知诰仍然坚持罚俸一个月。

徐知诰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服从吴王的领导,政治觉悟高,有较强的的政治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向徐知诰同志学习。

柴再用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更对徐知诰高明的管理之术由衷钦佩,从此心服口服,不再当刺儿头。而朝纲也为之整肃。

苦肉计,是弱势领导者管理团队的重要手段之一。

徐知诰深知人才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求贤似渴,很能折节下士,奉上接下、推心置腹,深得众心。

坐镇昇州时,徐知诰节俭自砺、轻财乐施,倾其所有,以求贤才,正是在那个时候,宋齐丘、王令谋等一大批人才被他延为宾客幕僚,成为他日后夺取江山社稷的嫡系班底。

当时正值李存勖灭梁、李嗣源入立、契丹南下,中原战乱频繁,许多落难的读书人、失意的政客都逃往南方避难。徐知诰坐镇昇州,控制着淮口,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就派人在淮河渡口附近盯梢,花费重金,专门迎接北方来的人才,其中就包括后文的一个重要人才——孙晟。

徐知诰还特意修建一座“延宾亭”,作为招聘贤才的定点机构,“于是四方豪杰翕然归之。”

徐知诰也有自己的“情报机构”,闲暇之余他也亲自走上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微服私访,与其他军阀权臣不同,他的目的是访查民间疾苦,然后帮百姓解决困难,是个走基层、办实事的好干部。

名声传开后,很多人慕名来投,“名贤耄旧,皆拔身南来”,“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大家终于看到了一个具有明君风范的领导者。

天气炎热的时候,徐知诰也拒绝让手下给他打伞扇扇子,如果侍从们帮他撑伞,他必定大声呵斥:“士众尚多暴露,我何用此?”

在徐知训死后,徐知诰入扬州,对杨氏傀儡(杨渭、杨溥)表现得非常恭敬,广受好评。

所以当时徐温虽然坐镇昇州,遥控扬州中央,但扬州上上下下全都心悦诚服地愿意接受徐知诰的领导。

公元919年,杨渭建国称吴王,进位徐知诰为“左仆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比“同平章事”略低。当时被人们尊称为“政事仆射公”。

而当时的徐知诰才刚刚三十岁。

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徐知诰因为自己太年轻,而且官职提拔的过快,自认为威望不足,难以服众,于是就服用了某种药物,让自己的胡须一夜之间变成了白色(一夕成霜),好让自己看上去成熟老练一些。

徐温死后,淮南权游的玩家变成了徐知询与徐知诰,其结果是毫无悬念的。

徐知询身边的行军副使徐玠,曾经是力挺徐知询的“太子党”,苦劝徐温传位给亲儿子徐知询,并使徐温最终下定决心,以劝进为由进扬州,拿掉徐知诰。然而这位位高权重的托孤重臣徐玠,却看出徐知询必然会输掉这场权力的游戏,于是转而支持徐知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