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己的舆论导向和宗室改革计划给落实成书面文字,好满足一下自己老爹兼领导柔仁无断的性格。
因为赵祯在听过后对他说的原话是,拟个劄子上来,我与范仲淹商量一二。
不过赵昕更愿意相信是赵祯的炫仔心态大爆发,迫切地想和范仲淹这位心腹分享喜悦。
虽然你儿子很强,但我的儿子更强。
生得多不如生得精。
不管如何,宋祁进到正殿之时,见到的就是散落满地的纸团子,他那个一向很有道理的徒弟在愁眉苦脸咬着笔头。
“宋师傅,您怎么来了?可是曹评他们几个惹您生气了?”赵昕捕捉到了宋祁的身影,忙不迭手脚并用跳下了椅子。
宋祁躬身行礼,然后对赵昕说道:“大王年岁尚小,指骨还未长成,还是不要现在动笔。”
赵昕一听就知道宋祁误会了,赶紧解释道:“也没写什么,瞎画呢。若是真要写什么东西,我会叫人的。”
君不密则失臣,赵昕唯恐宋祁继续问下去,连忙岔开话题道:“师傅现在来,可是宫中有什么不妥当吗?”
宋祁笑:“想来是大王读书太过用功忘了时辰,现下已经快到午时,大王该去视膳问安了。”
因为唐朝和五代皇子们的“光辉事迹”,让汲取前朝经验的大宋直接把皇子的职能削到了只剩视膳问安,而且哪怕是这种吉祥物功能,也不是每个皇子都能有的。
唯有太子才能有此殊遇,虽然整个大宋皇室主枝一向子息不丰。
赵昕也是在入住东宫后,才承担起了这一职能。
同时也是赵祯为给赵昕封太子做的前期准备。
按赵祯的意思,赵昕年纪尚小,还聪明多智,骤登高位不好。
那就一点点给只属于太子的待遇,如果上天不曾因此降罪,收回赵昕这条小命去,那就是允许他册立太子了。
赵昕在初次听到他爹这个理论的时候,是既又心酸又好笑。一个在改革失败后只能左支右绌保护自己心腹的皇帝,居然敢为了他去试探一下上苍的意思了。
所以赵昕对写劄子这事也就是心里抱怨几声,没再贴脸输出。
不过这就已经到吃饭的时间了么?赵昕伸着脖子望向殿外,果然已经见不到日头了。
赵昕在心中暗暗唾弃自己,这该死的打工人打工魂!希望今日垂拱殿能吃得好点,补一补他消耗过度的大脑。
“不过……”宋祁欲言又止。
尽管赵昕是个主意非常正的人,但他在外表现出的形象一贯是非常地善于察纳雅言,所以他赶紧说道:“宋师傅有话尽管直言。”
宋祁也不扭捏,继续说道:“不过大王让伴读们现在就开始参与实务,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依照赵昕的意思,他的八个伴读分为了文臣、武将、外戚、宗室四类人。
其中归于文臣的是故宰相王旦之孙,现如今知谏院的王素之侄,王贡。
其实赵昕本来是想选王素的儿子的,但奈何没有适龄者,只得点了王贡的卯。
另一位代表文臣的就是赵昕心心念念了很久的晏几道,作为晏殊的幼子,且和父亲晏殊一样又有神童之名在外,获得一个伴读名额真是太正常了。
至于代表武将的两人,一人是种世衡的幼子种谊,一人是张亢之子张熙。
此二人的父亲都是抵御西夏的良将,且都和文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言以蔽之就是受到的歧视较小。
外戚方面是曹评与李玮。
至于宗室,赵昕在看到可供挑选的宗室名单时都吓了一大跳。
大宋朝的宗室数量分布与军事上奉行的强干弱枝截然相反,承继天下的帝系连着两代陷入了绝嗣危机,但递上来可供挑选的总是名单厚度却是武将加外戚之和。
虽然用系统一检索一个查无此人……
可见其中并无什么出类拔萃的国之干城。
所以赵昕到最后干脆顺着眼缘挑选了一个叫赵克城的,一个叫赵克坚的。
没别的原因,单纯是因为赵昕认为这两个名字听起来提气。
不过旁枝宗室还是和军队建设有一定共同点的。那就是数目庞大,人员臃肿,绝大部分人都是被当猪养着,就提防着他们心思野了要谋反。
好在赵昕也只是取二人的小心谨慎,与强烈的上进心,也能凑合着使唤。
赵昕很明白宋祁的顾虑,他这八个伴读里头最年长的李玮也不过才十岁,还是用时下习惯计算的虚龄。
最年幼的晏几道还不到七岁。
让这么一帮年纪相仿的孩子待在一块,别说是干活监工了,就是把房顶拆了也不无可能。
但赵昕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
“师傅,岂不闻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武么?多多任事,方能积攒经验,广博见闻。如今都是些小事,做错了也不打紧,反正弟子如今是能兜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