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瘦肉之间入口之后肥而不腻,瘦肉软烂,味道微甜,却不腻人。真是半点都不比他在饭馆吃的味道差。
绝妙绝妙,再来
口米饭,香得赵掌柜连眼睛都眯起来了。
一
好手艺好手艺/
候说这个。
二丫也是先吃的红烧肉,她好久没吃,最想这个,不然也不会在崔如英让她点菜的时衣裳,
而崔如英先舀了一勺肉末豆腐,这个炖的久,极其入味,原本白嫩的豆腐穿了褐色的歪歪咧咧,肉末就躺在上面。
勾了芡,显得黏糊,豆腐入嘴即化,肉末味道香浓,拌到米饭里能下一大口饭。崔如英是不缺肉吃,所以更偏爱肉末豆腐和金钱蛋这三个菜。刘婶儿第一筷子没好意思夹红烧肉,而是夹了个金钱蛋,她其实夹之前没看出来这是什么,吃到嘴里才惊觉好像是鸡蛋。外面酥酥,鸡蛋黄沙沙的,到嘴里那香辣味直冲喉咙,鸡蛋被油煎过,和平日吃的很不一样,这哪里是鸡蛋呀,鸡蛋竟然还能这样做,真好吃。糖醋味儿的也好吃,跟那回崔如英给拿的糖醋排骨的味道像。刘婶儿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个菜的,鸡蛋煮着吃炒着吃蒸着吃,还能这样。再吃红烧肉,好吃是好吃,可吃过一次,总觉得没有金钱蛋来得好。饭,想着快些吃饭好填饱肚子。
崔家人觉得好吃,但也不像赵掌柜和刘婶这般,毕竟常吃崔如英做的菜,一门心思吃四郎一边吃还能一边照顾弟弟,给夹块肉舀勺豆腐,用不着崔大山管。太可怜了。
四郎这会儿还想着,要是六丫也能吃就好了,多香多好吃呀,她现在只能喝奶,真是有客人没吃完,崔家人还是找的角落里的桌子,算上几个孩子一共七口人,挤着坐的。不过就算如此,这边热闹的气氛和香味也传到客人那边去了。一样,吃得好香,还是铺子里没有的。
以往崔家人都是吃铺子里没卖完的,跟客人吃的一样,几口吃完就去干活。但今儿不虽然还是不咋说话,埋头苦吃,
但别人在一旁看着,闻着香味儿,就是觉得这饭菜好。有性子如崔大山那般的,看几眼也就不看了,但也有能说会道,看了几眼大喊一声崔老板,"你们这是吃啥呢?怎么菜单上没有!"
崔大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闺女回来,给送的饭。"“这好吃也往外卖呀,我不差钱!”
我们家是小铺子,还是想着做些物美价廉,大家都喜欢吃的东西。"崔如英说道:"客官别急,铺子是在试着新菜,得吃着觉得特别好吃的才能上菜单不是。
饭馆不是给一个人开的,像这盘红烧肉就不行,光买肉就花了三十文,香料、调料、柴火.
.....等本钱加上,那得四十文钱。
要是往外卖,一钱银子都未见得能买来,还没这么多分量,小铺子就两个人在厨房,也做不过来,非得是大饭馆好多师傅才能做得出。
几样最好,真要上新菜还得小心琢磨。
崔如英是觉得菜单上东西越多,人工就越贵。人少了忙活不开,还容易出差子,只卖而且刚上过羊肉和胡萝卜的包子,再上新菜,怎么也得等一两个月之后了。跟客人说要出新菜只是搪塞之言,啥时候有新菜还不是铺子说了算。客人点点头,又静下心吃饭了。
赵掌柜觉得今儿吃得美,要是有酒就更好了,不过下午还得干活,喝酒就太不妥当了。最后肉汤菜汤也没扔了,全都拌米饭吃了,吃着也香得很。吃过饭后,赵掌柜跟着收拾了收拾东西,往日不是他的活儿不干,吃完就走,但是不能白吃不是,这些菜去外头吃,也得不少钱呢。
他对崔如英道:“小娘子手艺是好,要不然家里能开铺子呢。”崔如英笑了笑,"也就学了些皮毛,赵叔喜欢就行。"
赵掌柜肯定喜欢,谁不喜欢好吃的。
刘婶儿中午也回去了,不过也就回去半个多时辰了,一会儿还得过来,准备晚上用的东西。
多涨二百文钱,可不是白给的,不比在前头干跑堂轻巧。下午崔大山就在铺子,崔如英回去补了个觉,下午过去做包子,做好了又跟着崔大山送了一趟。
书院饭堂要的酱肉包子酉时之前就得送去,照样多做了几个。二人去送包子时,铺子也就开门营业了
9
厨房还是刘婶儿和二丫忙活,崔大山送完包子也能干,不过今儿不成,他带着人过来,
在院子里砌了两个简易灶台,又跟铁匠铺子订了两口大铁锅。搭灶台耗时,等不起,不过简单的也花了不少钱,铁锅一个二两,灶台加起来快一
两,
这就得花五两银子。
不过搬走了锅能拆走,又是为了铺子,花点钱也不算啥。钱,
差不多把上个月铺子赚的全花光了。
但家里用钱地方多,崔大郎去书院、这半个月卖包子先搭进去的本钱,还有打锅的吗,每个月月初盘点,铺子里钱不好动。
这个月的还不想动,崔大山私下还跟崔如英说:“你这回去问问你娘,手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