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24 章 各行祖师za (17 / 24)

经勘测后工程方案有甲乙两种,甲灌溉规模为420万亩,乙灌溉规模为140亩,最后选择乙方案,缩短渠距用土法人力建造,为何?

没钱啊!

从勘测完成到水渠开工,其间空白五年未建,为何?

还是因为钱,1925年华夏正处于风雨缥缈之际,哪里还有钱修建地方水利工程呢?

就连当初勘测费用还是北平华洋义赈总会捐助,才勉强完成水渠设计。

直到民国结束军阀割据局面(1930年),总长11.23公里的泾惠渠才开工,工程分两期完成历时五年完工】

民间闲汉低头嘀咕:“后朝怎么还比不上唐代县令?”

人家县令带人都挖了七十里,后世修挖11公里还要五年?

【但是】天幕嗓音颤抖:【但是完成得太晚了,1925年完成水渠工程设计工作,如果当时有钱能动工,那么1929年西安或许会少死些人。

1929年陕西关中大旱、瘟疫、蝗灾齐发,三年粮食颗粒无收,关中五百万人丧命,家家绝户,人人逃荒】

朱樉嗤笑:“后人蠢得

可笑,一条水渠能顶个什么用?”

话还未落音,就见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吓他立马噤了音不敢再言。

Θ南漳提醒您《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朱元璋冷哼:“什么天真?后人这是赤子之心!”

他虽嫌弃后人语言不庄重,但心里有百姓的人能差到哪去?

朱元璋暗骂:他娘的,又是旱又是蝗虫又是瘟疫,跟他当年遭遇一样,三年六绝,这样的灾患哪里是一条水渠就能解决的?

后人没受过苦,不知道流离失所、遍地饿殍惨象,那惨况不是泡在蜜罐里的后人能想象的。

他经受那样的苦,知道500万条命代表着什么?

‘庄稼就像炭火烤,遍地不见绿苗苗,二三月饿死装棺材,五六月饿死没人埋’,当时哀歌印在他脑子里,终生难忘!

他家因灾祸死了个七八,家中穷到连棺材都凑不出,只能用白布裹了父母下葬。

到后来更多的人连个白布都凑不齐,只能胡乱挖坑埋葬,再后来尸体没人埋!

他用力眨眨眼,逼退眸中水汽忍不住骂了句:上天不眼长,狗日的贪官不做人!

吴晓思稍稍稳定了下情绪,继续道:【治水技术复杂类:蓄水池类堰坝:

水渠升级后就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道,及各类水库等组成的大型工程系统,每种工程系统侧重各有不同,如都江堰、它山堰等】

【如果我们视角拉到全球,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北纬30℃两侧的陆地大多处于干热少雨的气候,如:北非大沙漠、埃及金字塔等等,但同是北纬30℃两侧的成都气候却截然相反。

气候温润、宜居之都...都是成都的代言词,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都江堰,它把‘泽国’、‘赤盆’的成都平原改为天府之国。

而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人是谁?

李冰!

都江堰是世界级的水利工程,但李冰存在的相关事迹,仅比汉朝丁缓略好一点,能在地方县志资料中找到零星半点。

‘史记·河渠书’中对他的记载只有:‘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

其中句述对冰凿离碓无时间记载、无身份说明,且‘守’在古时典籍中有‘国君’之意,因此此句可以理解为:蜀国国君冰,为民除水利之害。

按其意李冰与秦便无关系,再则秦灭蜀后,秦史记载的蜀地官员有通、壮、绾、辉等人名,唯独没有李冰记录,所以李冰的出身及平生事迹皆是谜团。

正因这些谜团未解,蜀人与秦人对李冰的归属还展开了抢人大赛:

蜀人认为:秦人懂什么水利?他们是‘牧犊儿L’(秦国外号),长在西北只会放牧不会修水,怎么能乱说川主是秦人呢?

证据?

李冰真是秦人,修郑国渠为何不启用李冰或者李二郎,而要用心怀叵测的韩国人郑国?

并且在秦国正史中多见郑国渠、长城记载,而都江堰却只有零星消息,李冰更是书中无名!

郑国

给秦人挖了一条水渠,秦朝就以其命名为郑国渠,那李冰呢?

都江堰规模不如郑国渠?李冰功绩不大?秦廷只字不提,岂不说明李冰不是秦人,是蜀国亡臣,是咱们蜀人!

秦人:呵呵~】

秦始皇额角青筋直跳:什么叫不启用李冰?

李冰在他曾大父时就已去世,他要怎么启用?

群臣亦是愤然,冯去疾高声斥道:“谁说我等未记下李冰之功?明明...”

话刚过半句,他如同一只被人掐住脖子的鸡,再也说不下去。

后人为什么没见到记录?

项羽一把火烧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