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鄯州北路的吐蕃军,作出了一个后来让方重勇感觉迷惑不解的操作:固守大通,堵死亹源通往大通的那条行军谷道,并在出口处埋伏了重兵!
就等着唐军突袭的时候打闷棍。这个操作跟方重勇在谷道那一头做的事情如出一辙,可谓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方重勇这些唐军将领们不了解的是,亹源虽然是吐蕃人的后勤总基地,但吐蕃军也有自己前线所属的囊霞,物资需要从亹源转运。算是一种分散部署,分散风险的做法。
而且大通本地还有耕地,有牧场,可以提供相当一部分军队口粮。对北线吐蕃军影响最大的事情,反而不是粮草,而是亹源储存了很多军械,包括箭矢与铠甲,这些已经没办法送往前线了。
由于吐蕃北路军军械缺乏,并且暂时无法补充,陇右河源军驻地感受到的军事压力骤然一轻。吐蕃军退回大通守碍口去了,只留下数百游骑侦查唐军动向,驱赶唐军零星斥候,转入被动防守之中。
虽然北线的压力暂时减轻,但南线的吐蕃人却加大了对石堡城的攻势!
亹源丢失几日后,重整旗鼓的吐蕃人气势汹汹朝着石堡城山头对面的定戎城而来,并一举拿下。留下三千精兵在石堡城外扎营,跟定戎城的吐蕃军互为犄角,围住石堡城不进攻。
又过了一日,南线吐蕃军一万人冲击安戎城(湟源县),与唐军在城外野战,小败后不疾不徐退回石堡城外营寨,等待唐军来攻。
唐军没有追击。
王忠嗣严令陇右镇各部不许擅自出战,只有吐蕃人冲到安戎城外,才可与之对阵。
两日之后,吐蕃军再出一万人冲击安戎城,再次与唐军在城外野战,再次不敌,再次退回石堡城外营寨。
傻子都看得出吐蕃人想干啥,但就是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除非把自己这边人命填进去绞肉。
面对不把士卒人命当回事的吐蕃军,跟他们拼消耗是最笨的办法。吐蕃人与大唐对阵,几乎每一次,包括大唐惨败的时候,都是吐蕃这边阵亡的人更多。
但胜利与否,那是要看战略目的是否达到,而不是数斩获人头数量。
见唐军不上当,吐蕃军开始一波一波派人攻石堡城,每次五百人,打完以后撤回来补充够了再上,日夜不停十班倒的攻城!
这下王忠嗣也坐不住了。
他急令在湟水县休整的李光弼,带着建制不完整的天威军,火速前往安戎城。
等李光弼带兵抵达后,唐军在安戎城已经集中了三万以上的兵力,可以在大非川以东的这条狭长又宽阔的山道上,跟吐蕃军从容决战了。
又过了两人,王忠嗣亲帅天威军八千精锐,外加陇右各部生力军五千人,一路奔袭石堡城,大破吐蕃营寨,斩首两千,解除了石堡城之围。
吐蕃军并未溃败,而是且战且退,一路退回了大非川。
鉴于当年在大非川的痛苦记忆,唐军追到已经废弃的宛济城就停了下来,并再一次退回前线大本营安戎城。
此刻王忠嗣内心十分忧虑,他已经用上了最后的预备队,而且陇右镇几乎所有的精兵,都在安戎城附近,和吐蕃军争夺石堡城。
他连一支兵马都不敢调走,因为这样会破坏脆弱的军事平衡。后方只有河源军这一支被打残了的孤军,真能保住后路不失么?
……
方重勇前世的时候,门源盆地以南,有一条驴友们都很爱走,也很安全,风景还很优美的古道。它在北宋的时候,被蒙古人称为“祁汉开沟”,寓意为“白色的小路”。
因为这里在北宋时,已经是兰州以西走私马匹与茶叶的专用通道,于是也被各族亲切称为“茶马小道”。
这天夜里,方重勇领着三千银枪孝节军步卒,牵着马走在这条茶马小道之中。他头顶上是银色的月光,在谷道内的山泉中映照着,耳边是哗啦哗啦的流水声,身边是大片的密林,时不时传来不知名鸟儿的啼叫声。
他们这些人,不像是来行军的,倒是很像在此地探险,众人心情都比较放松。
“方节帅,您这一招,还真是妙啊!吐蕃人做梦也想不到,您会从茶马小道,绕到大通背后给吐蕃人来一刀。”
身边的何昌期忍不住拍马说道。这话不完全是拍马屁,事实上在被人提醒以前,银枪孝节军当中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一点。
“谢你吉言啊,某也觉得吐蕃人不太可能想到这一点。”
方重勇嘿嘿笑道,平日里他都跟千年乌龟一样四平八稳的,此刻难得露出得意之色。
他们这一路,是用木筏“托运”辎重,事先派兵攻占了茶马小道的渡口,然后在那里接货。其他的兵马,都是穿着军服,轻装走了一天,沿着大通河岸边一面靠山的山路,行军到了这里。
无负重行军,简直不要太爽了,跟旅游差不多!
而这条茶马小道,因为是“走私专用道”,其路况比预想的要好很多!要不是因为地上拳头大的石块比较多怕把马腿折了,这里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