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小说txt下载> 第846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6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1 (2 / 3)

世宗时,在赵匡胤当上殿前都点检的时候,郑起就嗅出了一丝异样,于是给宰相范质写信,说赵匡胤手握禁军,私下又广结人缘,应当注意防范,而范质不听。

这恐怕也是范质后来悔恨到把王溥的胳膊抓出血来的原因之一。可范质为何不听呢?

我们来翻看一下郑起同志的履历,从中窥探一二:

郑起是草根出身,草根到史学家都不知道他是哪里的草(不知何许人也),性格轻佻无节操,浪荡江湖,混迹于洛阳、汴州之间,“三无”京漂。一日,听说襄州双泉寺有位高僧,会点石成金之术,于是欣然前往,剃发拜师,日夜服侍老僧,以期得到真传。日子久了,才识破了高僧的骗局,大失所望,于是愤然还俗。

还俗之后参加科举,一举中第,在后周初年荣任汴州尉氏县主簿,三年期满,郑起主动给范质写信,毛遂自荐。在范质的推荐下,郑起终于进入朝廷,在柴宗训即位时,升殿中侍御史。

有一次,郑起在路上偶遇了赵匡胤。赵匡胤这个级别的干部,出行是有车队随从的,影视剧中,连县官都要坐在轿子里,前面有人举着回避牌,还配有前导,向群众喊话“闪开闪开,别挡道”。

为了表示与赵匡胤划清界限,郑起故意超车、恶意别车(横绝前导而过)。小不忍则乱大谋,赵匡胤选择了隐忍不发。

宋初,郑起外放到了泗州,主管市场监管和税收等工作,时任泗州刺史张廷范的散职是检校司徒,而下属们为了拍马屁,皆呼之“太保”。好比今天,管“李副局长”称呼为“李局长”,管“张经理”叫“张总”一样。

某日,郑起陪同张廷范到郊外送客。郑起比较穷,没钱买马,只乘了一头骡。送走客人后,张廷范要赶时间,于是给郑起作揖行礼,说:“请策马而行。”意思是多加点儿油门,咱走快些。

结果郑起阴阳怪气道:“这是骡,不应破格称呼它(此骡也,不当过呼耳)。”拿骡子讥讽张廷范过呼“太保”。

可把张廷范给气坏了,于是密奏朝廷,说郑起嗜酒失职。

通过郑起的这两三事,我们可以推测出郑起在宰相范质心目中的形象也许真的不太正面。史书也评价说郑起这人清高孤傲,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经常诋毁别人,所以当他向范质打赵匡胤的小报告时,范质并未往心里去,认为他就是满口喷粪的喷子而已。

当张廷范的密奏送到京师,赵匡胤想起了当年被别车的旧仇,于是将郑起贬为西河县令(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后来又被赵匡胤发到边关,为了逃避远行,郑起用烙铁烫伤脚,以此逃避,却不料伤口感染,然后去世。

4.2杨徽之

杨徽之祖籍建州,祖上世代习武从军,从他父亲开始弃武从文,他父亲的仕途止于浦城县令。杨徽之自幼聪慧,学习刻苦,与当时淮南大才子江文蔚是好基友,名声不分伯仲。后因不愿在南唐为官,于是偷渡到中原。

给王朴、窦仪投稿,深得赏识。世宗朝参加科举,名列前茅,中进士甲科,同科进士共有16名,柴荣命近臣对他们进行复试,结果只有杨徽之在内的4人合格。宰相范质非常器重他,窦俨也主动要求让他做自己的助手。

杨徽之告诉柴荣,说赵匡胤富有人望,不宜掌握禁军。

对于柴荣来说,杨徽之不过是一个新来的大学毕业生,屁事不懂,以为考了个高分就能离间君臣了?你算老几?你知道朕跟老赵的感情多铁吗?你知道老赵是久经考验的革命老前辈吗?你知道朝廷这潭水有多深吗?没大没小、没轻没重!

柴荣同样没有放在心上。赵匡胤则是浑身冷汗,庆幸自己又躲过一劫。

赵匡胤称帝后,对杨徽之耿耿不忘,于是找了个借口,就要杀了他。赵光义劝谏,说此人是周室的忠臣,不要加害他。赵匡胤这才按下杀心,仅仅将其贬官外放,贬做一个小县令。

郑起、杨徽之,都是在朝中没有根基的新晋文官,他们都能瞧出赵匡胤拉帮结派、搞小集团政治的小动作,也猜出了赵匡胤心思。同样说明“陈桥兵变”不是偶然,而是蓄谋已久的阴谋。

二,陈桥主演

1,“左右手”赵普

赵普祖籍幽州,后唐时期,幽州连年用兵,赵普的父亲赵回为躲避战乱而举族南迁,先搬家到镇州,之后又一口气搬到洛阳。赵普思维敏捷,沉默寡言,颇有城府。

郭威建国称帝后,亲信将领——长安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相中了赵普,把他提拔为自己的幕僚。然而第二年,刘词就因病去世了。刘词临死前,向朝廷推荐了赵普,说此人大有可用。

柴荣亲征淮南,赵匡胤取得“清流关——滁州”战役的胜利,宰相范质表奏赵普为赵匡胤的随从(军事判官)。之前在讲述赵匡胤攻克滁州的时候,曾经提过赵普,因为有野史记载赵匡胤“三顾茅庐”邀请“赵学究”出山。

在此之前,二人应该就认识了,只不过没有深交,一个是禁军将领,一个是编外小吏,不在同一部门,也未曾深度合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