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姜韶华而言,应付宝华公主几人,委实不算难事。
这一世,她已经跳出了华丽的牢笼,摆脱了金丝雀的命运。翱翔蓝天的雄鹰,岂会和金丝雀一较高低长短。
她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她们。
姜韶华在宫中待到傍晚才离去。这一回,是赵公公亲自送她出宫门。
“郡主行事,很合太后娘娘心意。”赵公公压低声音笑道:“娘娘时常在奴才面前夸赞郡主。”
姜韶华微微一笑,低声道:“有劳赵公公时常替我说话,这份情谊,我都领了,以后定会厚报。”
郡主真是敞亮人。
赵公公心里畅快,又低声吐露了一句:“娘娘十分喜爱郡主,似有将郡主留在宫里的打算。”
姜韶华眉头未动:“我肯定要回南阳郡。如果娘娘提起此事,还请公公替我周旋一二。”
赵公公殷勤笑道:“那是当然,郡主且放心,奴才一定时时在娘娘耳边为郡主说话。”
赵公公一路将姜韶华送到宫门外。此时,天已傍晚。
数十个亲兵在宫门外等候。
姜韶华舒展眉头,心情轻松了许多,转头对宋渊等人笑道:“我们回王府。”
众人轰然应诺。
一柱香后,姜韶华迈步进了南阳王府。亲兵孙安形色匆匆地过来,呈了一封书信上来:“郡主,陈长史的信来了。”
姜韶华略一点头,接了信顺手拆开。
她离开南阳郡这段时日,王府一应事宜都托付给了陈冯两位长史。尤其是陈长史,掌管人事,繁忙且压力沉重。
陈长史每隔七八日,就会写一封信送来京城。王府里大事小事都会一一在信中向她禀报。
“……今年春耕已经开始。十四县全面种新粮,并且积极开荒种田。其中郦县出力最多,开出了两万多亩荒地。臣已经代郡主发公文嘉许重赏。”
“汤五带着粮食去北方贩卖,已初见成效。据臣所知,有五个郡县已经种起了玉米红薯。不过,运粮的车队也遭了两回饥民哄抢。都被亲卫们驱赶撵走,亲卫营损伤了二十几个……”
看到这儿,姜韶华眉头皱了一皱,旋即轻叹一声。
这些都是预料中的事。真正发生的时候,还是令她如鲠在喉。
“是不是亲卫营出事了?”一直留意郡主神情变化的宋渊低声问道。
姜韶华嗯了一声:“运粮途中遇到饥民,动了刀枪,杀了百余个才逼退饥民。我们的人也折损了二十多个。”
宋渊低声安慰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既然做了郡主的亲卫,就有随时为郡主冲锋陷阵的准备。郡主不必内疚自责。”
姜韶华沉默片刻才道:“义不掌财慈不掌兵。这其中的道理我懂。就是心里气闷不快,在舅舅面前说一说。”
说完,打起精神继续看信。看完信后,姜韶华低声道:“陈长史给我列了一张名单,让我私下联系走动。”
这张名单里,一共有十二个人。官职最高的是从二品的吏部侍郎,官职最低的是位低权高的七品御史,其中八个文官,四个是武将。可以说,这些都是大梁朝堂里有份量的官员。
这也是南阳王府每年花费大笔金银维持的良好关系网了。
这一层关系网平日不显山露水,暗中却一直起着微妙的作用。
譬如姜韶华和王丞相对阵,怒斥张尚书戴尚书,对武安郡王出手等等,并未引起轩然大波。再譬如,姜韶华去皇陵进金銮殿上大朝会,也没惹来众人一片非议。便是这份名单里的人,暗中在起作用。
新帝登基是国朝大事,三辞三让,再到举行正式登基大典,至少也得三四个月。也就意味着姜韶华还要在京城待上小半年。
该维持的关系,也该私下走动起来了。
宋渊略一犹豫,低声进言:“郡主如今风头正劲,四处走动怕是太过惹人注目,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姜韶华思虑片刻:“舅舅说的也有理。我自己不便走动,就由舅舅代我出面,去各府走动一二。”
陈瑾瑜和马耀宗还是太年轻了,资历也浅。宋渊是将门出身,正五品的亲兵统领,又是姜韶华的舅舅。由他出面最为合适。
姜韶华将那份名单给了宋渊,低声嘱咐数句。
宋渊一一应下,转头便私下吩咐秦虎和孟三宝:“接下来几日我有事要忙,你们两个随郡主进宫,要格外谨慎小心。”
秦虎挠挠头,低声问道:“要是郡主先动手了,我们怎么办?”
这是个好问题。
宋渊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过去。
秦虎立刻就懂了:“只要郡主不受欺负就行。”
“谁能欺负得了我们郡主。”孟三宝有于荣焉地一挺胸膛:“论嘴皮子论身手,我们郡主都是一等一的。”
瞧瞧这得意的劲头。
宋渊目中闪过笑意,不再多言。
……
接下来一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