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这才是五代十国史> 第822章 降濠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2章 降濠州 (1 / 3)

【降濠州】

柴荣班师后,南唐的技能冷却结束,再次放大招反击,凯皇附体,八秒真男人。这次开团的是濠州监军郭廷谓。

郭廷谓,官二代出身,他的父亲郭全义是原濠州观察使。郭廷谓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工于诗书,精于骑射,又有父亲的提携,很快就成为了濠州监军。柴荣一征淮南时,郭廷谓与部将黄仁谦(又作黄仁谨)相约以死报国,坚守濠州。

后周派人携带丹书铁券、高官厚禄,来濠州诱降,郭廷谓紧闭城门,断然拒绝。又把意志不坚定的州民全部迁入寺庙,严兵看管,能工巧匠们则被调动起来,日夜制作守城器具。后周不知虚实,不敢妄动,濠州得以保全。

李璟听说后,赞赏有加,号召全民向郭廷谓同志学习,随即让他与闽将林仁肇救援寿州。

随后,柴荣在涡口筑造夹城,并移浮桥于此,以切断濠州沿淮援寿的交通线,随后便顺利攻陷寿州。

这是前文的故事。

957年4月初,柴荣结束二征淮南,班师汴州,留下徐州节度使武行德率兵驻守定远县。

郭廷谓对部将黄仁谦说道:“涡口浮桥,我之大患!周人以骑士胜利于陆,我以舟师胜便于水。今年夏天大雨不断,淮河暴涨,正是天助我也!给我两千水军,我能断其桥、屠其城,直抵寿州!”

说干就干,7月,郭廷谓率领轻舟,疾驰涡口,发动偷袭,成功将浮桥焚毁,又焚毁后周的大量粮草辎重,俘斩无数,后周溃兵逃往附近的定远县。

郭廷谓招募当地勇士,假扮商贩,混入定远县侦查。情报显示,定远守将为武行德。郭廷谓微微一笑,“天赐我也!武行德,庸人也,一战可擒!”

随后,郭廷谓征调了一万多民兵和五千正规军,日夜不停地进行针对性训练、演习,主要内容是偷营劫寨、伏击。很快,郭廷谓对定远县发动突袭,武行德狼狈逃走,“仅以身免”。

定远之战,郭廷谓斩杀数百周兵,缴获大量物资。有人以金钱美女等贿赂郭廷谓,郭廷谓一概拒绝,只留下了两百匹良马,转手进献给朝廷,其余战利皆如实上缴。

李璟随即升他为滁州团练使、充上淮水陆应援使。上淮,即淮河上游,也就是指寿州,换句话说,李璟把收复寿州的重任交给了郭廷谓。

武行德败归,柴荣大怒,将其贬官,丢入禁军养老。武行德是着名的非着名将领,他的一生也非常有意思,其中最被人熟记的,就是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时候,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的故事将在后文详述。

少了柴荣御驾亲征的BUFF,后周军队的战斗力明显降低,柴荣不得不第三次亲征。

957年10月16日,柴荣下诏,三征淮南。以宰相王朴为汴州留守,许他“便宜行事”。

看得出来,柴荣不想再有四征、五征,他要毕其功于一役,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淮之战,给首都留守官“便宜行事”的特权,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19日,柴荣从汴州出发;11月4日抵达镇淮军(涡口),当天半夜渡过淮河,次日(5日)抵达濠州城西侧。

濠州城东北方向,有处十八里滩,其实就是一座位于淮河上的小岛,四面环水,与濠州城相呼应。南唐在这个小岛上设置栅栏,修建成一座简易防御工事。淮南人认为中原人无法渡淮,所以这座小岛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11月6日,柴荣对十八里滩发起攻击,命禁军将领康保裔率领数百士卒骑着骆驼涉水拔寨,赵匡胤则率领轻骑兵紧随其后。周兵一鼓作气,一举攻克十八里滩,缴获了大量包括舰船在内的战略物资。

冬季,是北方南下的最佳时机,而夏季则是淮南反击的时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淮河水位。夏季是雨季,淮河暴涨,不利北军;而冬季淮河水位下降,在干旱的年份甚至面临干涸,所以淮南才会“把浅”。如今,赵匡胤等骑着马就可以涉水而过,可见淮河水位之低。

拔掉十八里滩的钉子后,李重进攻克濠州南关城,即在濠州第一道防线上撕开了口子。柴荣的三征淮南迎来了开门红。

濠州守将郭廷谓急忙向昇州飞书告急,请求增援,并说后周攻势猛烈,请准许他诈降以作缓兵之计(愿卑辞请和以俟机会)。

收到郭廷谓议和的请求后,柴荣果然暂停了进攻,与郭廷谓展开投降谈判。而郭廷谓则利用这个机会,对城外的后周军队发动了偷袭。

偷袭,是郭廷谓的专精,满天赋的那种。

郭廷谓率领一千多敢死队,趁夜出城,偷营劫寨,攻破后周营寨,焚毁云梯、洞屋等攻城器械无计其数,后周军队损失惨重。

柴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11日,柴荣亲自坐镇指挥,王审琦一马当先,攻克濠州水寨。

南唐军队在城北聚集大量舰船,又在水中设置大木头桩子,以延缓后周部队的进攻态势。

柴荣命水军发动强攻,拔除木头桩子,焚毁南唐舰船七十余艘(一说数百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