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学堂 (1 / 2)

“世家彼此之间的将竞争也很激烈,但是却很团结,虽然互相倾轧,当有敌人出现时,他们会团结在一起,一座城池,半数的财富在世家的手中,可想而知世家的力量。”</br> 吕布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世家可以说是当即你这个时代最大的毒瘤,他们就是一群披着人皮的恶人,占据着用之不尽的良田,还想着要更多的财富、权势,世家联合起来的力量,没有人敢小视。</br> “想必奉先也已知晓文人的重要性,世家虽然贪婪,天下提供了人才,没有这些人才,就算是治地再多,又能有什么用呢。“蔡邕缓缓道。</br> 吕布点了点头,拱手道:“恩师名扬四海,一旦肯为并州摇旗呐喊,所投者定然不在少数。”</br> “奉先,其实老夫的吸引力远远不如一本书来,奉先所创的活字印刷可以使用之后,还愁没有人才,只是并州的底蕴不足罢了。”蔡邕叹道,他也明白吕布在诸侯中的名声是怎么样的,可是并州的吸引力却是那么的难以令人拒绝,他敢肯定,就是放在任何一名大儒的身上,也会前往并州。</br> 吕布心中也有些无奈,世家的偏见,自从他入主并州,从赵家等人身上开刀的时候,就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开来,学堂对于并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br> 世家不想成为并州强大道路上的冤魂,并州军也不想辛辛苦苦的劳动成了他人的嫁衣,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尤其是在对待百姓的态度上。</br> 天下自诩仁义为民者不知几何,可真正认识到百姓疾苦,甘愿为了百姓而让世家让步的又能有多少呢?</br> “老师放心,学生定会多加催促,争取能够出产更多的书本,让并州的百姓都能够有书读。”</br> 蔡邕点了点头“此事就有劳奉先了。”</br> “父亲,吕大人。”面带白纱的蔡琰,恭敬道。</br> “蔡小姐在学校内教书可还适应?”吕布问道,通过不断的总结,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蔡琰会对自己一直横眉竖目了。</br> 蔡琰嫁到卫家之后,其夫卫仲道的身体已经是病入膏肓,蔡琰虽说是名门之后,卫家的名头也是不弱,言语之间多有讽刺之意,只是念及蔡邕的名头,这些人没有太过分。</br> 可是卫仲道死后,卫家将一切归咎于他是一个不祥人,甚至将卫仲道的死算到了她的头上。</br> 这才有了蔡琰愤怒之下从河东前往长安寻找父亲的事情,她也自然不愿别人称呼她卫夫人,这个称呼会让她想起那个病恹恹的夫君和卫家人的丑恶面孔。</br> “承蒙吕大人挂念,尚好。”蔡琰再行了一礼。</br> 蔡邕笑道:“奉先的学堂,小女可是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甚至将老夫的名头都抬了出来。”</br> “多谢蔡小姐。”吕布拱手道,心中满是感激。</br> “没有父亲大人说的那么严重,正如大人所言,女子未必不如男。”蔡琰的眼中满是憧憬。</br> 蔡邕是当世大家,虽然明白女儿的行为与大汉的规矩相悖,可是看到女儿每日忙碌而开心的模样,他不忍责怪,女儿在河东受了那么多委屈,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应该给予她支持。</br> 蔡邕前往并州的消息,在天下传开之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若是蔡邕前往冀州,各路权臣或许还认为这是应该的,但并州是什么地方,荒凉、贫瘠,并州牧还是吕布这个武夫,且他这个并州牧名不正言不顺,乃是张扬上表举荐,谁都知道其中的猫腻。</br> 最为震怒的当数董卓,遍寻蔡邕不见其踪影,最初他还以为蔡邕是到城外寻访好友,三五日未归,也不算什么,没想到蔡邕竟然是跑到了死对头吕布的地盘上去了,还是举家迁移,家中的藏书都偷偷运走了,这让董卓如何受得了。</br> 朝中大臣之中,他最为看重的便是蔡邕,而且对其非常恭敬,没想到自己的一片诚心,仍旧换不来士人的效忠,他不明白,难道吕布就不是武夫了吗?难道吕布就比他要好?</br> “相国,自从蔡大人离开长安前往并州之后,整个朝廷风声鹤唳,许多大臣私下议论纷纷,不可不防。”李儒的脸色有些憔悴,长安城的形势太复杂了。</br> 世家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好了,能很好的帮助你,可是同样能给你伤害,董卓在朝中的暴行,早已触到了世家的底线,只是碍于董卓手中的军队,他们才忍气吞声。</br> 董卓到长安之后,想的不是振兴朝堂,安稳治下,而是修建郿坞,他要在郿坞内储藏吃不完的粮草,将搜罗到的金银珠宝全部藏在其中,以精锐的士兵镇守,就算是天下大乱,又能如何。</br> 郿坞的修建,让长安城内哀鸿遍野,若不是董卓的强压和大军的警戒,李儒毫不怀疑这些百姓会起来反叛,三十余万百姓日夜不停的修建,动辄打骂,再加上吃不饱饭,很多百姓倒在了修建郿坞上。</br> 朝堂不能给董卓以安全感,朝上的官员阳奉阴违者居多,许多官员甚至想着要了他的性命,只有在郿坞内,他才能睡上安稳觉。</br> 搜刮雒阳的钱粮被吕布劫走了一半,这让郿坞的修建速度慢了很多,董卓便命令手下士卒,在长安城周边的村落里抓壮丁,修建郿坞。</br> “不过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罢了,蔡邕又如何,本相这就通告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