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其它小说>顽固荨麻疹1味药搞定> 第四百四十四章 砂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四章 砂田 (1 / 3)

当西番营在满是砂石的田地间掘下第一铲、升起第一堆火葬的浓烟,车城中的凉州卫旗军就变得躁动不安。</br></br> 前者是封锁他们离开战场的退路,后者则让这场战争对大多数士兵来说变得没有意义……他们需要首级,没有首级,就算战争胜利,也没有意义。</br></br> 丁绍胤在车城里急得兜圈子,骂骂咧咧道:“这些番子怎么跟东虏鞑子一样!”</br></br> 实际上不止东虏,不让明军得到首级,几乎是所有明军对手的共识,只是不同的对手,对处理尸首的选择不一样罢了。</br></br> 蒙古人通过约定成俗的报恩规矩,让战场上的钩镰枪骑手成为创业先锋;而在辽东,女真人则在战争中制定出更严厉的赏罚规定。</br></br> 能带走就带走,带不走就毁掉,实在不行,就抢在明军之前割掉己方阵亡士兵的首级,把辫子带回家。</br></br> 壕沟给车城中的凉州卫旗军罩上一层绝望情绪,焚烧尸体也让人们立功受赏的梦想破灭,车营旗军在片刻躁动之后,人人摆烂,反正辎重还很多,敌军一时半会也打不进来,固守待援。</br></br> 这种战场间隙的和平时期,让巴桑也轻松不少。</br></br> 此前他一直没有注意脚下的土地,直到西番营的士兵开始挖掘壕沟,他才注意到这里的田地覆盖着一层砂石。</br></br> 两三寸厚的卵石、细沙均匀地覆盖在田垄之上,这些砂石在地表之上显得突兀,明显不是天然而是人为,这让巴桑来了兴趣。</br></br> 奴隶出身的巴桑,在被管家用鞭子教授射箭之前,也曾是埋头傻干的农奴好手。</br></br> 他对农业技术非常了解,当贵族老爷封出的头人得到一座庄园,先驱使农奴在庄园四周放火,然后使用一排农奴手持木犁浅耕,洒下种子,明年就会收获粮食。</br></br> 这样种上三五年,这块地长不出什么东西了,再向外走,烧掉另一片荒地,继续耕作;再过三五年,周围的领地都被烧了,就回过头来耕作最早抛荒的地,就又能得到收成。</br></br> 这叫撂荒农作制。</br></br> 后来这种撂荒农作制被人为的控制,就出现了休闲农作制,固定的让这些土地休息。</br></br> 比如这块地连着种两年,休息一年;又比如挑出两三片地,种一块歇一块、种两块歇一块的三圃制,大同小异。</br></br> 再此之上,因为康区、乌斯藏风力强、土壤粗、气温土温低,以至于土壤中的氧化分解慢,潜在肥力大而可用养分少,大量牲畜粪便被用作生活燃料烧掉,以至于没有施肥的概念。</br></br> 所以西番百姓便在客观环境下,发展出了轮作制,即这块地今年种青稞,明年种豆,以获取相对稳定的收获。</br></br> 以上,就是巴桑在加入元帅府之前掌握的全部农业知识。</br></br> 但在康宁设府之后,巴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见识了人类农业科学最伟大的创造——垄作代田。</br></br> 这东西和铁犁、科举官僚制度或孩子长大要送进社学私塾读书一样,都是中原农民骨子里对世界的认识,似乎都不需要任何科学技术。</br></br> 只要一块地叫田地,那它就该长成田地的样子,四四方方的土地,上面犁出一道道垄和沟,今年把粮食种在垄上,这叫垄作,战国时期的制度;第二年把沟挖开,沟垄互换,在一块土地上完成劳作和休闲,这叫代田,由西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发明。</br></br> 配套的农用机械三脚耧车也是赵过的发明,耧车是畜力条播机,主体是三根铧杆,前面有一个盛放种子的木斗,斗底用木管连接铧杆,叫下籽筒,牛或骡拉着耧车经过土地,铁铧划开土地,修出沟壑,铧后的下籽筒落下种子,被铧的土再把种子盖住。</br></br> 三铧一牛、一人操控,集开沟、播种、覆盖、镇压于一体。</br></br> 可是在巴桑和很多西番百姓印象里,世界不是这个样子的,铁犁、科举和读书也是不存在的,田地就应该坑坑洼洼乱七八糟,播种更是要人工点播,机械是不存在的。</br></br> 其实西番贵族们并不是不知道这种生产方式和生产器械,但大一统王朝把铜当钱花了,西南又没办法铸铁,庄园制度普通百姓也很难弄到打造的铁制农具。</br></br> 生产技术、生产环境不变的前提下,硬要去采用垄作代田的生产制度,农奴们用木制农具扒地的速度太慢,最终还不如多种点地来得实在。</br></br> 从那时起,巴桑就知道,对他在康宁甚至乌斯藏的奴隶兄弟来说,贵族喜欢来自中原的绫罗绸缎对他们毫无价值,但中原百姓习以为常的一切都是他们可以逆天改命的宝藏。</br></br> 当西番营忙于土工掘壕,巴桑却在营中召集汉人火器军官,指着地上的卵石细沙询问这样做的目的。</br></br> 火器军官大多都是随刘承宗进康宁的老兵,没有兰州本地人能告诉他这样做的意义,不过人们为巴桑指了条明路。</br></br> 庄浪卫城里那个把总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