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使徐知诰最终篡夺了徐温的基业。所以即便徐温有心痛打落水狗,也不会任由徐知诰在军中竖立过高的威信、壮大自己的力量。
最后,徐温不仅是军事家,更是政治家。既然已经定下与吴越国讲和的大战略,那么何时抛出橄榄枝,就需要一个合适的节点了。这个节点就是这场无锡之战,以胜利者的姿态要求谈判,而决不能在“狼山之役”后以弱者的姿态去乞求怜悯。简单说,就是需要见好就收,边收边谈,这样才能充分掌握主动权,做到利益最大化。
8月,徐温主动归还了吴越军战俘,并派外交部长(客省使)访问杭州,表示愿意讲和。
钱镠欣然同意,并派官员回访。从此之后,淮南集团与吴越钱氏集团之间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江淮百姓自此安居乐业整整一代人。
对于这次重要的和解,《吴越备史》仍强行为钱元瓘贴金,说淮南是因为4月的“狼山之役”才向我们求和的,对6月的沙山、7月的无锡战役则是战术性遗忘。
“夏四月乙巳,大战淮人于狼山江……淮人自是遂求通聘。”
真可谓别有用心啊,因为史官将“淮人自是遂求通聘”放在了4月“狼山之役”的后面,在其之后才记载了7月的无锡战役,一两句简单带过,且最后一句还是“既而复整行伍,破贼而还”。
这种时间上的小调整,让读者很容易被误导,认为淮南确实被“狼山之役”打服了,赶紧向吴越国乞和。
严格来讲,《吴越备史》也不算完全撒谎。因为“狼山之役”确实使淮南决定与吴越国讲和,但“想”和“做”是有本质区别的,正因为政治家徐温要讲和,所以才会“以战迫和”,通过6月、7月的大胜,赢得了足够的谈判筹码之后,在8月份正式做出归还俘虏、高级官员访问等一系列友好的表示。
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政治就是进行中的历史。政治家从来不骗人,只是善于引导人们阅读历史。
关键人物:钱元瓘
以上就是对两浙钱氏集团发展历程中立下过赫赫功劳的几位候选人,立功的人很多,但继承者只能有一人,到底花落谁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