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历史小故事40字> 第859章 他大爷还是他大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9章 他大爷还是他大爷 (2 / 2)

你(中原)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南唐被中原侵占了一半的领土,被逼削去帝号,受到了自杨行密创业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完全有理由一雪前耻;

两湖:无论是荆南高赖子家族还是原南楚余孽,从唐末至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就非常微妙,表面上称藩,实际则是见利忘义,有奶就是娘;

吴越国:同上。虽然在“三征淮南”时奉中原命令,出兵攻打南唐,但吴越国内部的反对声音从来没有消停过,反对派们高呼“唇亡齿寒”,极力主张联合南唐等南方诸藩抗衡中原,保持唐末以来的均势;

如果再往南看去,就是盘踞在两广一带的南汉政权,南汉政权早就与中原王朝交恶,在后周时候,两国关系更是进一步破裂……

所以说在外交上,李筠、李重进集团具备一定的优势。

而在舆论宣传上,李重进则更显可爱。他是郭威的亲外甥,是柴荣的表哥,是柴宗训的大爷。你赵匡胤把我侄子推翻了,我这当大爷的岂有坐视不管的道理?李重进完全可以高举匡扶周室的正义旗帜,剿除乱臣贼子赵匡胤。

李重进可以公开宣称等事成之后,仍然让柴宗训当皇帝,而他则以“皇伯”的身份监国摄政,等柴宗训能够亲政了,再还政于柴嘛。

以柴宗训为挡箭牌,以匡扶周室为旗号,这场战争的性质将立刻发生戏剧性变化,原来的叛贼成了英雄,而原来的“王师”赵匡胤集团则成了叛贼。

一旦“扬潞合流”,那么新兴的大宋王朝毫无疑问将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这是赵匡胤最为担忧的。

后人得知了后续故事的脉络走向,然后以上帝视角回头审视这段历史,不免会对上述观点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因为南唐、吴越国等等势力根本没有与李重进联合。

在当时的背景之下,上述观点绝对不是杞人忧天。南唐也罢、吴越国也罢、两湖势力等等,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只要领导人智商在线,考虑问题的角度就是一个字——利益。他们之所以没有帮助李重进,或者之所以说他们有可能帮助李重进,都是《孙子兵法》高度概括的一个字——势也。

大家都想抱大腿躺赢。如果“扬潞合流”对大宋形成了足够大的压力,那么南方诸藩的态度就存在一定的变数。

先确定战略路线,再制造舆论,而不是被舆论左右路线,这是一个政治家的基本素养。所以“尊奉中原”、“尊王攘夷”、“匡扶某某王朝”等等口号,都是服务于本政治集团的最优解。

对于李筠和李重进,赵匡胤最希望的还是以对话的方式和平解决争端,就像其他藩镇那样,在开国之初,对二人加官进爵,降诏抚慰,尽最大可能避免矛盾冲突。

受到李筠的引诱之后,李重进派亲信翟守珣抄小路去潞州,与李筠洽谈“南北夹攻”事宜。

此时此刻,翟守珣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已经悄然肩负起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使命。上述观点能否奔现,就看翟守珣的选择了。

从扬州奔潞州,必然要穿越广袤的中原领土,这是一趟充满艰辛与危险的旅程。翟守珣抄小路,不负众望地出现在了汴州,秘密拜访了老朋友——枢密承旨李处耘,再由李处耘牵线,翟守珣与赵匡胤进行了秘密接触。

赵匡胤向翟守珣询问李重进的虚实,说我赐给他丹书铁券、免死金牌,效果如何?

翟守珣如实相告,说李重进绝无归顺之意,宜早防备。

赵匡胤重赏了翟守珣,并且交给翟守珣一个光荣而艰巨的潜伏任务——“无令二凶并作”。

李重进谋反,这个情报不值钱,值钱的就是如何阻挠“扬潞合流”,使得赵匡胤有时间和精力各个击破。这才是翟守珣的价值。

翟守珣回到扬州后,汇报说李筠志大才疏、不堪大用,是名副其实的猪队友,不宜与之联合,再说了,与他联手推翻大宋后,谁来做皇帝呢?是李筠还是北汉刘承钧,亦或是他们背后的契丹爸爸?不如秣马厉兵,让李筠当炮灰,等他与大宋拼个鱼死网破,我们扬州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李重进深以为然,于是拒绝加入“大契丹共荣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心经营自己的地盘。

等到李筠兵败自焚,“扬潞合流”的危机解除,赵匡胤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扬州李重进了。

李重进磨拳霍霍,“请开始我的表演。”他派人渡江,联络南唐,许以各种好处。

如上文所说,李重进已经失去了“扬潞合流”之势,在取得“泽路战争”胜利的大宋王朝面前,李重进已经危如累卵,南唐或其他南方诸藩又怎么可能站在他的这一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