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历史讲解完整版> 第320章 前蜀尾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0章 前蜀尾声 (1 / 2)

前蜀尾声

1,嘉王与王先成

当后唐大举入侵时,遂州武信军节度使、嘉王王宗寿本要与唐军决战的,无奈士气瓦解,部众踊跃迎降,大势所趋而不得不降。

当听说王宗衍以亡国礼献国投降时,忍不住悲伤大哭。

等王宗衍一行人被迁往洛阳,行至凤翔地面时,王宗寿重金贿赂负责看守的士卒,得以入见王宗衍。

王宗衍泣下沾襟,想到了“嘉王酒悲”,既悔恨又惭愧,哭着对王宗寿说道:“我要是能早听你的劝谏,何至于有今日啊!”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时至今日,王宗衍终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而王宗寿也是一语不发,唯有泣涕不止,与王宗衍抱头痛哭。

他能说什么?在他的脑海中,也许会掠过一个表情包,上面的王宗衍面带难以名状地诡秘微笑,下面是一行字:拉倒吧,朕的大蜀都亡了,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后来,在王宗寿的上疏请求之下,后唐朝廷追封王宗衍为“顺正公”,以诸侯礼重新安葬,并寻找到王氏宗族遗骸共十八具,重新安葬。

安葬之日,王宗寿随棺步行,百姓称颂,后唐统治者也被王宗寿的忠义所感动。

王宗寿在后唐先为淄州刺史,后为青州平卢军节度使,身为前蜀降将,王宗寿低调内敛,不结交权贵,而只愿与僧人讲经论道,平时以书法、诗词消遣,其墨宝多被寺院道观收藏。王宗寿也因此得以善终。

不过王宗寿也有一点美中不足的小瑕疵,他杀了一个叫王先成的人。

王先成在前文出现过,他本是蜀地的一个念书人,遭逢乱世而从军,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当时,王建攻打彭州杨晟,久攻不下。王先成毛遂自荐,面见大将王宗侃,陈述“淘虏”的致命弊端,并献上克彭州之策。彭州被顺利攻克后,王先成累功升至夔州刺史。

乾化四年914,荆南高季昌发动水军攻打夔州。之前夔、万、忠、涪四州都是荆南领土,被前蜀夺走后,前蜀以四州设置“镇江军”,以忠州为总部,而这位镇江军节度使就是嘉王王宗寿。

王先成自恃有献计克彭州之功而傲慢无礼,王宗寿对此很是反感。

面对高季昌的入侵,王成先向自己的上级王宗寿求援,请求支援铠甲。王宗寿只给了他一批白布袍。人家要板甲,您给布甲。

后来,在“锁峡英雄”张武的抵抗下,高季昌败走。王成先密奏王宗寿不给铠甲、消极对敌、借刀杀人、公报私仇的行径。不料信使被王宗寿捕获,于是,王宗寿以召开军事会议为由,把王成先骗至忠州,然后将其杀害。

2,忠臣义士

蒲禹卿

屡次劝谏王宗衍,以两千字的上疏劝谏王宗衍北巡秦州,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韩昭就威胁要把他投入大狱。王宗衍东迁时,蒲禹卿也在“一行”之列,跟随入洛。王宗衍在秦川驿被杀后,蒲禹卿悲痛大哭,在驿门上题诗云:

“我王衔璧遂称臣,何事全家并杀身?

汉舍子婴名尚在,魏封刘禅事犹新。

非于大国浑无识,都是中原未有人。

独向长安尽惆怅,力微何路报君亲。”

题写完毕,蒲禹卿把笔往地上一扔,甩袖离去,从此下落不明。我不希望他投崖赴水殉国,更希望他能隐居山林寺庙。

马全

历事王建、王宗衍父子两朝,官至永平军节度使兼侍中,也在“王宗衍一行”之列,王宗衍遭秦川驿之祸后,剩余文武百官最终于6月抵达洛阳,后唐朝廷将他们全部赦免,并给予响应的官职,赏赐抚慰。自宰相王锴以下,所有人都欢天喜地,谢恩不止,唯独马全仰天长叹,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国亡至此,吾等臣子生不如死!于是绝食而死。

牛希济

前蜀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宗衍一行”之列。一日,当时的后唐皇帝明宗李嗣源,宣前蜀宰相王锴、张格、庾传素及翰林学士牛希济等进殿,然后各赐一韵,命作七言律诗,主题是“蜀主降唐”。

破鼓万人捶,王锴等人的诗作都是对旧主王宗衍的冷嘲热讽,指责他僭越称帝、荒淫无道……像一条条摇尾乞怜的舔狗,极尽全力舔菊后唐。

唯有牛希济没有诽谤旧主,只说是前蜀气数已尽,天命所归而已。

诗的末尾云:

“古往今来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潸然。”

细细品读,不仅没有诟骂王宗衍,反而有劝谏当今圣上的意思,似有一种“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韵味。

明宗李嗣源对牛希济不辱旧主的忠义气节深表赞赏,夸他是世所罕见的忠孝之士,即刻拜为雍州节度副使。

牛希济擅长诗词,所填的一首临江仙最被世人称赞,咏古抒怀,为词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家贫有贤妻,国破有忠臣。马全绝食殉蜀,牛希济不辱旧主,虽为亡国之臣,却仍然青史留名。

史官在对前蜀君臣盖棺定论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