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历史讲解完整版> 第482章 孟昶即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2章 孟昶即位 (1 / 2)

【孟昶即位】

意外收获了山南西道、洋州武定军之后,孟知祥喜出望外,于是驾临得贤门,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改“长兴五年”为“明德元年”。

公元934年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年,因为中原王朝在这一年里换了三个年号。长兴五年(李嗣源)、应顺元年(李从厚)、清泰元年(李从珂)。

本书使用年号的原则:1,只用中原王朝年号;2,如遇改元,则按改元的实际时间节点,描述之前的故事时,仍用旧年号。

例如前文在描述公元923年的故事时,李存勖在4月建立后唐政权,改元“同光”,但他到了10月才攻入汴州,推翻后梁,因此按照前两条铁律,10月之前仍称“龙德三年”(朱友贞年号,10月之后称“同光元年”。

但934年比较讨厌,明明是同一年,却要分成三个年号,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三个不同的年份,极易造成表述不清、理解错乱。为了方便,我直接使用公元纪年。

孟知祥改元“明德”,似乎是号召后唐的封疆大吏们弃暗投明、归附德政。

山南西道位于秦岭以南,像引弓待发的箭矢。南下突破漫天关,就是利州,过了利州就是剑门关,剑门关就是蜀地的生命线。所以山南西道对蜀地来说,既是瞄准自己的利箭,又是重要的战略纵深,要想蜀地高枕无忧,必须把防线推进到大散关,而不是漫天关、更不能是剑门关。

蜀人不得山南西道,睡觉不踏实,总处于被动防御态势。

如果将秦岭之南的土地全部得到,那么蜀地将名副其实地固若金汤,把秦岭作为北城墙,把大散关当成北城门,出大散关之后,就是凤翔,凤翔再往东是长安。

凤翔既是长安的西大门,又是遏制大散关的重要战略据点。如果说山南西道是引弓待发的利箭,那么凤翔就是中原王朝对蜀态度的底线。如同幽州是对待契丹一样。

如果不能在兴元府(山南西道)挡住蜀人,那就只能在凤翔;如果不能在凤翔挡住蜀人,那就只能在长安;如果不能在长安挡住蜀人,那么……全国蜀维埃。

而李从珂是在凤翔起兵,一路向东,战争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仍造成了相当明显的虹吸效应,使得山南地区在政治、军事上出现真空。

孟知祥趁虚而入。

李从珂凤翔起兵时,派人游说兴州刺史刘遂清(刘鄩之侄,刘遂雍堂兄弟)。刘遂清左思右想,还是拒绝了李从珂的邀请,持观望态度。

于是,他见到了堂兄弟刘遂雍献出长安归顺李从珂、见到了朝廷大军望风披靡、见到了李从珂一路顺风顺水地进入洛阳,改元大赦……

刘遂清的肠子都快悔青了,恨自己有眼无珠,愣是把一手“开国元勋”的好牌打得稀烂,于是赶紧率领手下的部队前往洛阳,表示归附,请求治罪。

他这一走不要紧,把驻防三泉、西县、金牛、桑林的所有部队全部撤走,使得兴元府以西的多处军事要塞成为不设防的旅游景点。

孟知祥岂能无动于衷?当机立断,派兵依次接收,不费一兵一卒、一枪一弹,蜀人尽得大散关以南全部城镇。

李从珂接见了刘遂清,恨不得把这家伙千刀万剐,责其失地之罪。但为了顾全大局,还是选择了原谅他。

后蜀大将张业率军进驻兴元府、洋州,山南西道以西的残存城池孤掌难鸣,面对后蜀不断加大的军事投入,阶州刺史赵澄也献城投降。

随着阶州的投降,阶州南面的文州就嵌入了后蜀,成了孤城,于是指挥官成延龟向后蜀献城投降。

除此之外,成州也被后蜀接管。

此前,赵廷隐曾建议孟知祥乘胜出击,攻取山南地区,把战线推进到大散关,以确保蜀地高枕无忧。孟知祥以刚刚与后唐签订和平停火协议、百姓困顿为由,予以拒绝。

如今则轻轻松松和平接管。李从珂叛乱,孟知祥成了最大的赢家。

两大功臣——张虔钊、孙汉韶,举族迁往成都,觐见孟知祥。

孟知祥隆重接待了两位功臣,置办了一场盛大的晚宴。张虔钊、孙汉韶向孟知祥敬酒,奉觞为寿。现场却发生了令所有人都震惊的一幕:孟知祥“手缓不能举觞”,已经无法端起酒杯了。

孟知祥病入膏肓。自从去年生病以来,虽有所缓解,但始终没能痊愈,现在病情又加重了。

孟知祥在雅州设置永平军,命孙汉韶节度使;命张虔钊仍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时加宰相衔。张虔钊坚决辞让,不肯去山南西道。

几天后,就是七月初七,七夕节。孟知祥驾临丹霞楼,举办七夕晚宴,宫女们举行才艺大比拼,“观宫人乞巧”。宴会中,孟知祥的病情再次加重,“病遂增剧”,身体状况陡转直下,眼看就要不行了。

孟知祥自知大限将至,于是急忙立其子孟仁赞为太子,监国摄政。又急召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张公铎、侯弘实,让这几位开国元老充当托孤重臣,辅佐孟仁赞。

当天晚上,孟知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