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临安不夜侯人物介绍> 第579章 选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9章 选择 (3 / 4)

大了,所有人都清楚,或许就在三两年之内,他就能成为当朝宰相,甚至是首相。

可能到那时候,他才刚满四十岁。

年纪,也是一份重要的政治资产。

所以,很多想要找一条粗大腿抱的官员,都纷纷投到了他的门下。

他如今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和权势,已丝毫不亚于日暮西山的沈该和魏良臣。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杨沅区区一个佥都御史,竟然敢向他当众发起挑衅。

杨沅只比他小十多岁,他当初依附的是权倾朝野的秦相,杨沅背后有无意政务却对皇帝有着极大影响力的晋王。

他们两人的晋升速度和风格都有些相识。

为此,汤思退对杨沅早已有了一丝敌意。

只是两人的地位相差甚远,他作为当朝执政,堂堂的副相,实在没理由去主动针对一只小虾米。

可现在小虾米主动向他发起了挑战。

人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汤思退自忖气量也绝对不小,但是换个人忤逆他,他可以一笑置之,杨沅不行。

因为别人忤逆他,那是蚂蚁撼树,他犯不上计较。

可杨沅,真的让他感受到了威胁。

他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今后的事情。

杨沅,他现在就要开始盯住了,杨沅既然爱出风头,喜欢为了迎合上意而做些哗众取宠的事,总有出纰漏的时候。

他会好好地盯着,只等杨沅犯错,才会出手。

对这种人,不出手则已,出手就得是致命一击,将他彻底打翻在地,叫他永不翻身,才能永除后患。

不然,焉知他拜相之后杨沅会不会紧跟着爬上来,成为他一生之敌?

既然道不同,就得消弭祸患于未然。

而另一件事,则叫他更困扰,一直委决不下。

他现在又要面临一个重大选择了。

高宗在世时,乃至新帝登基后,他都是坚定地站在主和立场上的。

这和秦桧无关,他因为投靠和立场受到了秦桧的重用。

但他的立场,却不是为了迎合秦桧,而是他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大宋的国力弱于金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种情况下,大宋就该以保境安民为国策,对外推行议和绥靖的策略。

轻启战端,在他看来,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虽然才不到一年光景,天下大势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并不认为,大宋就有资格激进起来。

金国虽然分裂了,可分裂之后的金国,依旧拥有着远比大宋更广袤的领土,金强宋弱的格局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高丽、新金对大宋的亲近与臣服,于实质上对大宋又有什么帮助呢?

更何况,金国还出让了临洮给西夏,使得西夏与大宋重新接壤了。

西夏一旦与大宋接壤,便是心腹大患。

当初大宋奈何不了西夏,现如今只剩下半壁江山,就能对付西夏了?

简直是胡闹!

所以,他觉得他的选择并没有错,大宋就该韬光隐晦,坐看风云变幻,不要轻易涉入乱局。

虽然他早就知道赵瑗这位官家个性比较坚毅,即位之前就表现的对金国比较强硬,但也不是太过分。

汤思退觉得,等赵瑗真正即位,看清楚内忧外患,再有沈相、魏相还有他们这些老成谋国的贤臣劝谏辅佐着,会成熟起来,稳重起来。

可他没有想到,当真成为皇帝之后,这位赵官家却变得愈发激进了。

原本,主和派占据了朝堂最主要的声音,官家孤掌难鸣,还是能被他们摁住的。

谁料,现在却被打破了这种局面:武将们得到了重用,并且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发声,文臣产生了分裂,一部分主和派随着天下大势的变化倒向了主战的立场。民间的声音也直接传进了官家的耳朵,使得官家明白,他并不孤单,他底气十足。

官家如今的声望,甚至比一手重建了南宋半壁江山的高宗皇帝还要高,逼得他们只能步步退让。

难道,真的是我错了?

我要不要重新做一个选择?

汤思退隐隐觉得,皇帝西巡,只怕并不只是为太后祈福那么简单。

而他,正好可以趁皇帝不在京中,好好理顺一下自己的思路,如果应该重新做一个选择,那么趁着官家不在京中,也可以顺势调整过来,等官家归来,也就自然而然了。

坐着轿,一路往家中赶去,汤思退便在轿中认真地思索着。

但是在他心里,还是认为大宋积弱,弊端无数。官家意图清理冗官、革新军政,恐将会遭到强烈反弹。

即便这些新政能够得以贯彻,也需要至少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彻底贯彻并得到稳固。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那个弹丸之地的新金还会存在吗?

西夏与大宋在这十年间,会不会在西南重启战端,陷入无休止的拉锯战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