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从现在开始,就下大力气将一些金家子弟开始往武班方向转。
由于现在高丽武臣的地位较文臣低的多,这种竞争就不算大,想安插金家子弟很容易。
其中真正的难处,是要做通金家子弟的思想工作。
毕竟有机会成为文臣,没人愿意选择做一个受人轻鄙的武臣。
再一个就是要手段巧妙一些。
不然这些世族大家可都在盯着彼此的一举一动,金家的举动若太有悖常理,就会引起其他世族大家的警惕。
金太公听的频频点头,又补充道:“老夫还可以利用庄田,招募更多的佃户,并且对他们进行训练。
同时,金家的船队,也可以用护航的名义,训练更多的武力出来。”
杨沅点头道:“金家现在和新金关系很好,金家可以向他们购买战马,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骑兵。
我想,哪怕是一支只有八百人的精锐骑兵,也足以让金家在乱世之中抢得先机了。”
“你们还可以从宋国这边,多购买一些弓弩。
如果金翁你需要战阵经验丰富的教头,帮你训练金家的私兵,杨某也可以想办法给你找一些过来。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军,不少还做过军官,经过他们的训练,金家军的实力一定可以独秀一枝……”
金家军?
听到这个称呼,金老太公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杨学士这是想要干什么?
这……这已经不是想让金氏在乱世时拥有一份自保的力量了吧?
一个大胆的念头,蓦然掠过了金太公的心头。
不过,他没敢细想。
他看了杨沅一眼,两人眼神儿一对,他便明白,他心中所想正是杨沅想要说的。
嘶,这个杨学士,他别是有怂恿别人造反立国的癖好吧?
以天下为棋盘,以众生为棋子,这就是文曲星的胸襟吗?
金太公实未想过,杨沅在归国途中,特意在高丽逗留几日,为他策划这一切,就只因为庆州金氏是玉贞的家,哪有他想的那样复杂。
那等癖好的人,世间还真有一个,不过那人此时还未出世呢,他叫道衍。
金太公心中凛凛,对那个大逆不道的想法闭口不谈。
二人就如何壮大金氏的武力又推敲良久,金太公便亲自送杨沅出书房,让人引他回客舍歇息。
金太公微微佝偻着脊背,目送杨沅远去,又在廊下站立良久,便将拐杖顿了两顿。
一个侍女立刻上前,弯腰待命。
金太公缓缓道:“去,叫玉贞来书房见我。”
说完,他就慢慢地踱回了书房。
金玉贞此时正被盈歌拉着东问西问,主要就是问杨沅如何历尽艰险逃出金国。
金玉贞一见盈歌就心虚的不行。
虽然盈歌对她并无疑心,问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不好说的。
可是她只要讲起这些事情,就不可避免地想起她和杨沅接触的点点滴滴。
哪怕是二人同车而行时,膝头偶尔碰触的细节,此刻想来都有一种早有预谋的暧昧。
这让她在回答盈歌问话时,难免坐立不安。
忽然有人来报,说金太公找她,金玉贞如蒙大赦,马上逃也似地离开了盈歌的卧房。
金老太公一见孙女,便道:“玉贞呐,金国那两个叛王,一个叫完颜驴蹄,还有一个叫什么什么……”
“完颜大睿。”
“哦哦,对!完颜大睿。他们两个从山东路起兵造反,如何辗转于辽东,又如何裂土自立,你把你知道的,跟爷爷再仔细说说。”
金玉贞在信中向金太公介绍杨沅时,曾经写过他在金国的一系列作为,但相对简略。
金玉贞在欢喜镇住了很久,那里有很多完颜驴蹄的部曲家眷,都是从完颜驴蹄在济南造反时开始,就一路跟下来的。
因此对于完颜驴蹄如何一路逆袭死中求生,接着又力压完颜大睿,最终成为辽东之王的经历,他们知之甚详。
这其中,完颜驴蹄镇守大定府,欢喜镇这边征服各大部落,为他夺得“都渤极烈”之位的故事,尤其的精彩。
而所有这些事,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顶着完颜弘康之名的杨沅。
金玉贞就把杨沅如何合纵连横,智计百出,凭着一手烂牌,最终打出王炸的故事,对金老太公说了一遍。
金老太公闭着眼睛听着,仿佛睡着了一般。
金玉贞知道,这是爷爷的习惯。
当他这样倾听的时候,就是他最认真的时候。
原来是这样吗?
这个杨学士,竟然化这么多的不可能为可能,简直是点石成金!
金太公心中,那个不敢浮现的念头,就像一个穿着浴袍的大美人儿,若有意、若无意,时不时地就提起裙摆诱惑他一下,撩拨的他既不敢看,又想看。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