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细说五代十国史> 第816章 征淮三大战役之滁州战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6章 征淮三大战役之滁州战役 (3 / 3)

而最令人感到不安的,则是粮草的短缺。柴荣按照约定,等了李德明五天时间,却不见南唐答复,因为李德明已经被以卖国罪而诛杀。于是,诸将建议柴荣班师。

就在柴荣打算回汴州的时候,南唐取得了“常州大捷”。柴荣意识到李璟必然会以常州为翘板进行反击,于是急忙从寿州来到濠州,并指示李重进、张永德、向训、赵匡胤等填充东线的空缺,把南唐的反击扼杀于萌芽。

也就是说,截止到“扬州——六合战役”之前,柴荣并没有更改主线任务,后周的战略诉求仍是以战迫和,通过对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施加军事压力来迫使李璟割地求和,把南唐压缩到长江以南。

然而当“扬州——六合战役”取得骄人的战绩之后,柴荣却又犯了“高平之战”的老毛病,想更改战略目标,打算驾幸扬州,进一步打过长江。

宰相范质、王溥等赶紧劝谏。不要重蹈“高平之战”中耀兵太原的覆辙。

对于这种规模的战争来说,既定战略最好不要盲目修改,因为它牵扯到诸多方面,有太多的制约因素需要维持动态平衡、调和,一环扣一环,很容易拉胯。例如舆论宣传、兵源招募、粮草的准备等等。战争规模越大,容错率就越低。

见到飘红就追高,见到翻绿就割肉,这是股市韭菜们的常见操作。战略目标就像是给自己设置一条止盈、止损线,机械操作,虽然不能大赚,但绝不会血亏。

虽然“高平之战”总体来看是正收益,但柴荣因临时更改战略目标而使盈利大幅减少,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也正是吸取了“高平之战”的经验教训,所以这次宰相们泣谏劝阻的时候,柴荣终于不再一意孤行,听取了群臣的建议,留下李重进等继续对寿州施加压力,在涡口设“镇淮军”,随后,柴荣由涡口北上,返回汴州。

有人习惯把这次战争称为“世宗征淮”或“三征淮南”,老规矩,本书更喜欢称为“三大战役”。

显德三年(956)5月,柴荣返回汴州,征淮第一次战役——滁州战役结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