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历史百家讲坛> 第933章 后主李煜(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3章 后主李煜(上) (2 / 2)

也包含各种服务。要想改变这种困境,应该从劝课农桑、鼓励耕织等方面入手,也就是恢复生产力、提高产能、产业升级,而不是一味地开足马力印钞票,否则将会陷入恶性通胀的循环中,老百姓拿着大把大把的钞票,却什么也买不到,一个面包动辄50万,连美术落榜生都坐不住了……

太平盛世中,皇帝轻徭薄赋,爱惜民力,人民安居乐业,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商品充足,市场活跃,于是逐渐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村庄A,大家有充足的商品和服务,却缺乏足够多的流通货币,这才是“钱荒”。汉朝、唐朝都面临过这种问题,这种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增发货币,是可以完美解决的。

在古代,增发货币的通常做法就是铸大钱、铸铁钱等,而另一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本书前面提到过的“短陌钱”,以80枚、70枚充当100枚,凭空创造出一些不存在的货币,用天然杠杆给市场注入流动性。

同症不同源,同症不同治。找出问题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南唐的问题是村庄B的问题。铸大钱只能是头痛医脚,卵用不管。

李煜当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本,在增发货币的同时也颁布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措施,比如废除“屯田使”、“率分”。

屯田,汉末的曹操就曾使用过,李璟时期也大力推广,即招抚流民、戍边军人、商人等开垦荒田。屯田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它不是万金油,也有局限性。

在兵荒马乱时,农民背井离乡躲避战乱,大量农田荒置,出现了农田无人耕种、而流民却无田可耕的矛盾局面;大量的军人驻守边疆,不仅占用了大量劳动力,还要再消耗大量粮饷。在这种情况下,屯田制度可以将以上问题完美解决,使耕者有其田,而官府也能减轻军费开支。

但是在和平稳定时期,农民都回归到家乡,耕种自家的农田,边防驻军也得以解甲归田,屯田制度失去了一切优势,而在政策红利的刺激之下,其弊端却日益凸显。

首先,屯田制度需要有一套官僚体系来维护,各地均有“屯田使”,下设各级官吏,其管理成本身就是朝廷的一大笔支出;

其次,屯田的税赋与正常地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额,这本是朝廷为了鼓励屯田而进行的政策扶持。屯田使们则将其用来套利,即将普通的农田强行划为屯田,从中赚取税赋的差价。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屯田使们明目张胆地霸占农田,甚至人为制造灾害(如开闸放水),恶意制造灾区,把农民变成流民,再强行征收其农田充公……

当初在南唐推行屯田制的,正是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四凶五鬼”集团。毫无疑问,南唐的屯田制成为贪官污吏剥削百姓、鱼肉乡民的合法工具,不仅减少了朝廷税收,还严重破坏了国民生产。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利。

李煜登基当月,就宣布废除各路屯田使。

所谓的“率分”跟我们熟知的“雀鼠耗”相类似,南唐当时的“率分”是10%,即地方官吏仅向朝廷上缴规定税赋的90%。

在宣布废除屯田使的同时,“率分”也被一并废除。

得益于“四凶五鬼”集团的倾覆,李煜的这项经济改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随后,李煜又进行了一项重要经济改革——井田法改革,但是这一改革却很快遭到失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