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福这时打量了一下李亮道:“李亮你这年纪,只要不受伤,将来至少得干到指挥,甚至将级吧,乖乖,回来可不得了。”
李亮嘿嘿一笑,然后拍了拍郑有财的儿子和亲戚儿子,要来报名。
说亲戚和郑有财的儿子都想进读书班。
李长福左右看看,小声道:“读书班人手不够,收不齐,但咱们是自己人,我实话说,不如做工匠学徒。”
“你们想想啊,咱蔡州这么多读书人,才几个能当官?”
“现在读了书也没好出处了,咱们军将们回来能和他们抢,还优先当街长,镇长。”
“读书人也不想当街长啊。”待长和镇长毕竟不是官,只是吏。
“但是工匠不一样,出来就是吏,将来也能当官。”
李长福这话和郑有财婆娘差不多意思,现在一个州的学校几百個学生,将来能有几个当官的?不如去当工匠。
李亮和郑有财对视一眼,皱眉道:“就怕工匠将来外派。”
“咱们海叁城和海叁威都有朝廷工匠,娃儿要去这么远的地方,怎么受得了这苦?”
李长福道:“官员就不外派了?朝廷一纸调令,也是让去哪就去哪?”
“还有,你们家娃儿,将来科举一定能中?你都不看看你娃儿几岁了?”
郑有财儿子都九岁了,这个时候读书,显然晚了点。
“工匠还得去战场。”郑有财又道:“现在朝廷出动大军,都带工匠。”
“学徒三年,工人五年,上战场也最少是八年后的事了,再说又不要他们打仗,只用修理工具,怕个毛啊。”
李长福笑道,而且朝廷对地方征招工匠比较少。
蔡州去年全州只被征招了二十个,一旦征招过,仗打完就回来,而且后面三年都不重复征招。
两兄弟合计了下,好像上工匠学徒班好点。
可怜郑有斌刚刚弄到两名额,又被瞬息改了。
当年大宋各地都有在开班,如赵与芮所想,郎中学徒班和工匠学徒班都能招满,专门读书的反而招不满。
为什么招不满?主要是朝廷现在不重视读书人。
像朝廷重组后的地方组织,保长,大保长,街长,镇长级,几乎全是军中退役的人担任。
现在连镇长以上的县令级,都有中级军将在参与。
读书人当官的路越来越狭窄了,科举竞争大,朝廷对官员数控制严格。
赵与芮在位,各县府官员人数,根据当地人口数来定,每增长一定的人口数,才会增加一名官员,这让有些偏远地区的县府,一年,两年,甚至三四年都都不会招新官员。
以前普通百姓出人投头唯一的路子就是科举,现在不是了,有工匠和郎中还有当兵三条路。
这让读书班的学生很难招满。
当然,在大部份地主,小地主,和商人眼中,科举还是优先的选择。
科举之后起步比较高。
这也是赵与芮一边打压读书人,一边提升读书人的平衡手段。
工匠起步是从九品,郎中起步是从八品,现在科举中了之后,起步是从七品。
-------
元贞二年八月。
李亮和郑有财已经回到海叁城。
临安的赵与芮正在召见内阁成员,商议政事。
今年和明年有几件事情都需要在这几天商议确认,一是固定路(省)府县等,二是再次确定人员编制,三是确定军队数量,四是确定几项重要的财政支出等等,一共有大小事情近十件。
赵与芮当然是一件件来,先是地方和人员的确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统一规划和编制。
在赵与芮之前的两宋时期,朝廷为了地方管理,设置了路。
两宋的路相当于省,又不同于省。
而且两宋还有沿海制置使,沿江制置使。
这些都与地方制置使不同,但听起来似乎又差不多。
赵与芮任上已经经过一件改制,裁减了相关的沿海,沿江制置使,都合并到地方。
但南宋的地方以前还分两浙东路,两浙西路。
赵与芮后来也改过,但那时还是发展优先,着急和金蒙对抗,改的比较忽忙和简单。
当时被他受信任的大臣们也不多,很多地方都是合并起来让一个人负责。
现在赵与芮在位超过十年,牢牢控制全国,也培养了一大波可以值得信任的正直清正又有能力的大臣。
所以赵与芮要重新规划,固定路省。
他率先提问,以后用省还是用路。
其实在开会之前,他已经单独和首辅李宗勉,副相魏了翁,葛洪等人商议过。
大部份人在听赵与芮解释后,都倾向用省。
赵与芮先和重要的核心大臣沟通,然后开内阁会议的时候通常能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还表现的他尊重大臣们的意见,不是皇帝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