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历史故事有哪些> 第727章 一潭一朗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7章 一潭一朗1 (1 / 2)

在马希范死后,南楚的群臣们却在继承人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禁军指挥长直都指挥使刘彦瑫、天策府学士李弘皋、邓懿文、小门使杨涤等坚决拥护马希广而禁军总司令都指挥使张少敌、都押衙袁友恭则拥护马希萼。

我们先来看看两位呼声最高的候选人:

马希广,马希范的同母弟,深受马希范喜爱。在马希范时期,官居潭州武安军节度副使、天策府都尉、遥兼洪州镇南军节度使。“潭州节度副使”一职,就相当于副总统,基本就是王位继承人的标配,而马希范临终时,又让马希广“判内外诸司事”,如同监国摄政的权力,可以说,马希范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让马希广来继承王位。

马希萼,是目前马殷诸子中年龄最大的。这里我有个小小的疑问,那就是史书说马希萼在当时是马殷诸子中年龄最大的,又记载说马希萼是马殷的第三十子也就是说,前面29个哥哥都死了。

这就跟马希范与马希声同日出生,却说马希声是次子,马希范是第四子,消失的第三子无从查证一样。排名第三十的马希萼成了年龄最大的兄弟。

马希萼为人刚猛而无礼,桀骜不驯、性如烈火,时任朗州武平军节度使。朗州之于南楚,如同建州之于闽国一样,是南楚境内的第二大藩,仅次于首善之区的潭州。换句话说,马希萼具备一定的实力。

再来看双方的支持者:

李弘皋,马殷的重要智囊之一,马希范的“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著名的“溪州铜柱”铭文的起草人。他的身份和作用与中原王朝的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翰林承旨等相似,专门负责起草诏书。他对马氏家族无限忠诚,是一位资历深、功劳大、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所以他坚决拥护马希范的遗命,支持马希广同志袭位。

邓懿文,也是位著名读书人,“以文学雄楚”,与李弘皋的“先王嫡系”不同,他的资历较浅,但“含赵量”很高,他是马希范的嫡系,马希范未即位时,邓懿文就是马希范的首席幕僚,马希范即位后,也把他提拔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所以他对马希范的遗命也是坚决拥护,支持马希广袭位。

杨涤,跟前两位比起来,此人可以说是小角色了,用史书原话就是“军中素无显名”,一句话,无名之辈。他既不是马殷的元老功勋,也不是马希范的嫡系亲信,而是马希广手下的一位低级军官。所以他当然拥护马希广同志了。杨涤虽然是无名之辈,但他日后却因一悲壮之举而永载史册。

刘彦瑫,史籍上对他之前的事迹几乎没有记载,只说他是马希范的长直都指挥使,估计应该是马希范的嫡系将领。

总之,马殷元老旧部、马希范嫡系亲信、马希广嫡系,这几股力量组成了“拥广派”。再来看“拥萼派”:

张少敌,他的身份背景碾压上述一切什么“元老功勋”,即便是马殷的嫡系亲信,在他面前也只是个渣渣。因为他的爸爸叫张佶。张佶如何人也?说他跟马殷平起平坐,都是抬举马殷,马殷见了张佶,都要毕恭毕敬喊声哥。

当初刘建峰、张佶、马殷请注意排名,排名分先后同在孙儒手下听用,是孙儒的心腹悍将,杨行密奇袭擒杀孙儒的时候,三人正在外地筹粮,闻讯后向南逃亡,推举刘建峰当统帅,张佶当军师,而马殷只是先锋,三人转战多年,终于在潭州立下脚跟。

后来刘建峰因私生活问题被部下暗杀,众人便推戴张佶当统帅,张佶畏惧马殷,于是主动让位给马殷,马殷这才以潭州为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南楚政权。

张少敌就是张佶的儿子。

张少敌与袁友恭与马希范的关系也非常亲密。然而二人之所以违背马希范的遗命,主张拥立马希萼,也并非出自个人利益的考虑,而是站在了全局观的角度。

他们提醒众臣,说马希萼年龄最大且性情刚烈,绝对不甘心屈居弟弟马希广之下,如果马希广袭位,将来很有可能爆发一场内战假如非要拥立马希广,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想出一个控制安抚马希萼的方法,使之心悦诚服地听从马希广的领导。

这时候,另一位老同志拓跋恒也发言表态。

拓跋恒因劝谏而惹怒马希范,马希范曾发下毒誓,说这辈子再也不见拓跋恒。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在马希范临终时,忽然想起了拓跋恒,认为自己愧对老前辈,于是命人把拓跋恒召到病榻前,诚恳地悔过,向拓跋恒表达了歉意,并把他作为托孤重臣,请他辅佐自己的弟弟马希广。

拓跋恒作为托孤重臣之一,奉命辅佐马希广,但他在内心深处也是支持张少敌的主张的。

而刘彦瑫等人态度坚决,此事没得商量,必须拥立马希广!

于是拓跋恒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说马希广虽然是先王马希范指定的继承人,但马希萼毕竟是兄长,最好是先派使节礼貌性地谦让一下,客气客气,别留话柄,以免将来兄弟生隙。

其实拓跋恒已经在用马希旺的前车之鉴暗示了。马希范就因为马希声袭位时没有谦让客气一下,所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