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小说全文阅读> 第373章 “赖二代”高从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3章 “赖二代”高从诲 (1 / 2)

“赖二代”高从诲

天成三年92812月,高季昌病重,命长子高从诲暂代军政大权。12月25日,高季昌病逝,淮南杨溥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

高从诲为人明敏多权计,翻译过来,就是比他爹高季昌还阴险狡诈。关于他的出生,也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高季昌有位漂亮的爱姬张氏,高季昌年轻时每逢出征,必将张氏带在身边。某次打了败仗,慌乱中,夫妻二人误入深山老林,夜晚就在一处狭窄的天然山洞里躲藏。当时,张氏身怀有孕,行动不便,高季昌担心她会连累自己,于是就趁张氏熟睡之后,偷偷起身,来到洞口,拿着巨剑用力劈砍洞口左右,想制造一起塌方事故,把张氏活埋。

奇怪的是,高季昌已经把洞口破坏到违反物理经典力学的地步,然而这个小洞就是不肯坍塌。

就在此时,张氏忽然惊醒,两人互相吓了一跳。

高季昌手握巨剑,站在洞口,很是尴尬,“你……怎么醒了?”

张氏惊魂未定,说自己刚才做了一个梦,梦见这个山洞要坍塌,而一个身穿金甲、手持金戈的神人站在自己身边,帮她托住山洞。还说自己没文化,不明白是啥意思,请高季昌帮她解梦。

“哦……嗨,其实呀……我呀……”高季昌支吾着,把她扶出山洞。张氏刚刚走出山洞,就听身后“轰隆”一声,山洞塌方。

高季昌认为张氏有神人相助,命不该绝,于是也不敢再有非分之想,就带着张氏一起逃亡,最终有惊无险地逃离了追兵的搜捕。

而张氏当时怀着的,就是高从诲。所以高从诲降生后,高季昌想起那一夜的事,断定高从诲必然会大富大贵,因此非常喜爱他。而张氏也以富贵而终。

其实我倒坚信这是张氏的聪明机敏,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梦一定是她临场发挥。高季昌巨剑凿壁,把她吵醒,醒来后的她看见高季昌在月光下挥砍洞门,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知道高季昌到底想干什么。

但张氏不能撞破,否则就会被这个渣男当场杀掉。于是急中生智,借用金甲武士护体。

而高从诲日后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就很有可能是来自母亲的遗传基因。

有诗赞曰:

“稽功山下郢城开,主器群称霸业恢。

犹忆梦中金甲护,执戈扶起泰山颓。”

新袭位的高从诲面临着极端危险的窘境。北面,后唐各路兵马正源源不断地前往襄州集结南面,南楚马殷调兵遣将,要报岳州一箭之仇。

此前,后唐李嗣源是两线作战,因为定州王都勾结契丹而叛,李嗣源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北面。就在高从诲袭位不到一个月,后唐彻底击溃契丹援军,收复定州。于是,大量的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士被抽调到襄州前线。

率先投入战斗的,是南楚马殷,大将王环在石首今湖北省石首市大败荆南。石首在江陵府与岳州之间,差不多就是正中间的位置,三座城池均沿长江分布,也就是说,王环已经切断了江陵府与岳州之间的联系,接下来,南楚军队进可以威胁江陵府,退可以夹攻岳州。

石首的失利让高从诲忧虑万分。

据说,当高季昌向南吴称臣时,高从诲就竭力反对,但高季昌没有采纳。现在,高从诲对左右幕僚说道:“唐近而吴远,我们不该舍近求远。”

于是,高从诲通过马殷向后唐朝廷表达了歉意,承认了错误,把绝唐附吴的责任全都推给了死鬼老爹,请求后唐能饶恕荆南这只迷途羔羊又给襄州节度使安元信写信,求他替荆南上疏求情、做担保又派心腹刘知谦携带悔过书亲赴洛阳,在悔过书中,高从诲自称“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这是高季昌叛附南吴之前,高从诲在后唐的官职,高从诲以此官职自称,也是表明自己迷途知返、悔过认错的态度,随悔过书而来的,是三千两赎罪银。

李嗣源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啦。

前文已经大篇幅地介绍了李嗣源新朝廷的处境,他真的很难支撑起一次像样的战争,所谓的征讨只是嚷嚷两句,表明一下态度,找补点儿中央的颜面,内心深处也是能不打就不打。所以看得出来,这次平荆的主力其实是南楚马殷,中央军只是在襄州虚张声势。

李嗣源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追封高季昌为楚王,赠高季昌谥号武信。题外话,不知道李嗣源是真的要彰显高季昌战无不败的“武”、言而无信的“信”,故意恶心他呢,还是玩谐音梗“无信”恶心他呢……

同时,宣布撤销荆南招讨使,战争结束。

高从诲还非常睿智地给南吴送去一封书信,解释他叛吴归唐的原因,“我们家祖坟在后唐境内,怕后唐一怒之下刨我们家祖坟,所以不得不向他称臣……迫不得已,敬请谅解,谢谢。”

南吴:你自己信吗?你个渣男!

南吴派出军队,征讨荆南,不利而返。其实南吴的这次进攻跟李嗣源的吞并襄州是心有灵犀的,都是宣示一下态度、表一表姿态而已。小国要里子,大国要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