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小说全文阅读> 第438章 剑门关失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8章 剑门关失守 (1 / 2)

剑门关失守

东川董璋初战告捷,拿下东面的阆州,于是折而向北,进攻利州。利州是昭武军总部,位于剑门关的东偏北方向,是中央援军入蜀作战的必经之路,利州的控制权就是进出蜀地的主动权。

董璋是9月20日攻克的阆州,直到10月8日,才向利州进发,还遭遇到了强降雨,后勤补给跟不上,于是又撤回阆州。

孟知祥得到消息后,大惊失色,“我滴个乖乖,20天!这家伙想啥呢?刚攻破阆州的时候,就该马不停蹄地乘胜进攻利州,那时候中央驻军如惊弓之鸟,必然望风而逃,我们将直接接管利州,只需派兵驻守漫天关利州北部天险,中央军就再也无计可施。而董璋居然把大部队驻扎在偏僻的阆州,远离剑门关,真是失策啊!”

利州可以看做是剑门关的第一道防线,为两川增加了战略纵深,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显然,利州没有引起董璋的足够重视。

孟知祥急忙联系董璋,说自己愿意派三千人协防剑门关。

董璋果断拒绝,声称自己已有万全之策,不劳孟公费心。

董璋为何会拒绝?原因很简单。

两川同盟才不像孟知祥在檄文中描绘的那样,什么人心一家、同舟共济。前文已经说过,在盐利的问题上,双方已经剑拔弩张,濒临战争边缘,当董璋迫于压力来找孟知祥结盟、联姻时,孟知祥是要一口回绝的,是在谋士赵季良的劝说下才答应结盟的。

所以两川同盟很像三国时的孙刘联盟,是在面临更强大的第三方时被迫报团取暖,而在同盟内部,双方互相提防、互不信任,这种同盟关系是微妙而脆弱的。

这也是两家分两路,开辟两个战场的原因之一。即便是支援对方,援军的兵力也只在两、三千人左右,不能喧宾夺主,否则被援助的一方将会怀疑提供援助方的动机。

因此,董璋绝不允许西川兵出现在北部最重要的要塞剑门关。你帮我守剑门关?你直接帮我守梓州多好,你把老子卖了,老子还替你数钱呢!

孟知祥仰天长叹,但愿上天保佑吧,自己难免不会被这个猪队友拖累。

孟知祥派出著名蜀将、“锁峡英雄”张武,率领水军顺流而下,直接跳攻夔州。

董璋则派部队抢占东部城池,攻陷昌、合、巴、蓬、果五州。将东川版图向东拓展了一倍。

西川水军拿下沿途的重要据点渝州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口,控制了长江与嘉陵江水路进出,随后兵分两路,一路掉头折返,拿下孤立无援的泸州另一路继续顺流而下,进攻涪州、黔州。

从两川战争初期的动作来看,董璋是鼠目寸光,只顾埋头抢夺眼前的蝇头小利,忙着占领城池、扩张版图而孟知祥却有着清晰而又长远的战略部署。

在外行人看来,也许会夸赞董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而指责孟知祥孤军深入、战线拉得太长。

但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孟知祥抢占的全是战略要地,取得这几个城池的控制权后,两川势力就能完全掌握战争主动权,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收放自如。

如果两川兵由董璋来统一部署,那么战争形势一定是陷入到反复拉锯、无脑硬刚的局面中而如果是孟知祥,则会对中央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先关闭巴蜀之地的大门,再回头慢慢消化中央军控制的城池据点,而门外的中央援军只能干瞪眼。

中央援军在石敬瑭的带领下越过大散关,进入两川战场,对董璋和孟知祥的真正的考验终于来了。

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董璋的短视和孟知祥的前瞻性充分显现。

中央军主力避开剑门关的正面,而是从往东南面迂回包抄,绕到剑门关北面,从南面发起奇袭,一举攻克剑门关,斩杀东川守军三千人,生擒主将齐彦温。阶州刺史王弘贽更是率领一支偏师攻陷了剑州,然后主力部队未能及时跟上,王弘贽只好把剑州的粮草洗劫一空,然后放火焚城,对剑州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破坏,随后撤回剑门关。

与此同时,李嗣源下诏剥夺了孟知祥的一切官职爵位。都摊牌了,不装了。

孟知祥得知剑门关失守,气得直跺脚,“这个猪队友,果然拖累我!”

孟知祥当机立断,派李肇率领五千人自成都北上增援,临行时告诫李肇,务必倍速前进,先控制剑州,只要控制了剑州,就有翻盘的希望派使节前往遂州,叮嘱李仁罕一定要继续围困遂州,牵制住夏鲁奇,不要使他与北面的中央主力军联合又调赵廷隐率一万人自遂州北上,与李肇会师,驻防剑州派李筠率四千人自成都北上,控制剑门关西侧的龙州,据守险要,控制好两川北大门。

董璋忙着与孟知祥抢夺胜利果实,消化东部城池,却忽略了最最重要的剑门关和整个的北部防线。

形势危急,孟知祥顾不上与董璋之间的微妙的默契了,等不及东川兵北上,就派出多路大军北上,抢夺重要据点。

董璋也被剑门关失守的消息吓傻了眼,急忙率军从阆州出发,向着剑州挺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