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合集> 第885章 后蜀幼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85章 后蜀幼主 (1 / 2)

【后蜀幼主】

孟知祥在后唐明宗时割据两川,并在明宗驾崩后自立称帝,正式建立大蜀国,为了与“贼王八”王建的大蜀政权区分,后人将王建的政权称为“前蜀”,孟知祥的叫“后蜀”。

孟知祥在位半年有余就去世了,死后由其第三子孟仁赞继统。孟仁赞即位后照例改名为孟昶(音同“场”),后文我们将以“孟昶”呼之。

有的史料也记载说孟昶是孟知祥第五子,无论是第三子还是第五子,前几位兄长皆早夭,所以孟知祥在称帝时就封孟昶为检校太保、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崇圣宫使(一说牙内马步都指挥使),总之,确立了其“太子”的地位。

当孟知祥病重时,正式立孟昶为皇太子,并以太子身份监国摄政。孟知祥自知大限将至,急召开国重臣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张公铎、侯洪实进行托孤,并于当晚晏驾。

孟昶即位时仅有15岁(有的史料说16岁,有的说14岁。孟昶生于919年11月,934年7月即位,所以确切的说法是15岁半,本书很严谨,不是折中)。15岁的中学生继统,毫无疑问,国家军政大权基本掌握在李仁罕、赵廷隐等老一辈元勋手中,所谓主少国疑,孟昶的当务之急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老套路,回收被开国元勋把持的权力,建立起以孟昶同志为核心的权力体系。

首先被拿掉的是大将李仁罕。

李仁罕恃功自傲,在孟知祥时期就已经得到充分的显现,曾与赵廷隐争夺东川节度使,与张公铎也因争权夺利而结怨。李仁罕根本没把小娃娃孟昶放在眼里,孟知祥一死,李仁罕更加嚣张跋扈,直接要求判六军,也就是要成为皇宫亲卫军的最高统帅。孟昶当然不肯同意,君臣关系急剧恶化。

我们来看孟昶的神操作:

新设置了四队侍卫亲军——殿直四番,人员组成是诸位高级将领及烈士子弟,根红苗正,其统领分别是李仁罕之子李继宏、赵季良之子赵元振、张业之子张继昭、侯洪实之子侯令钦、赵廷隐之子赵崇韬。

李仁罕原本是要总领侍卫亲军的,独占这份蛋糕,而孟昶偏偏玩儿了个共享概念,不仅削弱了李仁罕,还同时拉拢了其他开国元勋,使赵季良、赵廷隐等等人站在了李仁罕的对立面,成为孟昶的支持者。把李仁罕与孟昶的矛盾巧妙地变成李仁罕与元勋集团的矛盾。

随后,孟昶又指使嫡系心腹安思谦等诬告李仁罕谋反,原本就与李仁罕有仇的赵廷隐、张公铎也趁机加入其中,趁李仁罕入朝觐见的时候,以谋反罪将其诛杀,然后将他灭族。

当时,另一位功勋老将李肇也来觐见,起初,李肇同样蔑视这个15岁的小娃娃,自称抱病,腿脚不便,拒绝向孟昶下跪,听说了李仁罕被族灭的消息后,李肇立刻丢掉拐杖,腰不酸了、背不疼了、一口气上五楼也不费劲了,慌不迭地向孟昶下跪磕头承认错误,祈求原谅。随后,李肇被罢免军职,改为太子少傅,流放邛州,最后就死在了邛州。

李仁罕的外甥张业同样是后蜀的开国元勋,也同样跋扈不臣,当时掌管禁军(右匡圣步军都指挥使),孟昶给他加同平章事衔,以安其心。

在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孟昶真的不是一般人,不敢说是少年英主吧,起码也是心机BOY。

即位之初,对开国元勋采取先武后文的战略,分化瓦解,逐个击破。利用李仁罕与赵廷隐、张公铎的矛盾,先拿掉李仁罕,在此过程中还给李仁罕的外甥张业加宰相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轻轻松松地铲除了鳌拜式的人物李仁罕,极大震慑了其他怀有异志的不臣分子(如李肇等)。

铲除李仁罕后,孟昶又给张业挖了一个大坑:加司空,兼判度支。让他管钱,张业于是放飞了自我,利用职权之便大肆敛财,干了更多非法乱纪之事。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最终,张业的疯狂给自己招来了大祸。张业原为右匡圣步军都指挥使,他的嚣张跋扈引起了同事——左匡圣都指挥使孙汉韶的不满,于是孙汉韶密奏张业父子谋反。

张业的儿子张继昭有个兴趣爱好——击剑,经常寻访天下剑客,于是这就成了他们父子谋反的一大铁证——藏匿亡命、私养死士。拔出萝卜带出泥,张业私设监狱等罪行也被抖了出来。

于是,孟昶“怒其专恣”,给了嫡系心腹安思谦、李昊等一个眼神,“你懂的。”

张业终于得到了与李仁罕一样的待遇,在入朝的时候被捕杀,“籍其家”。

枢密使王处回蒙受托孤,在孟知祥驾崩后,作为唯一一个知道消息的托孤重臣,王处回先封锁了消息,然后连夜跑到宰相赵季良处,与他商量对策,最终二人决定先让孟昶柩前即位,把生米煮成熟饭,再通知手握重兵又嚣张跋扈的李仁罕。所以孟昶能够顺利即位,多亏了王处回。

孟昶即位后,感念王处回的恩德,给他加官进爵不在话下。然而王处回之后也开始腐化堕落,卖官鬻爵、公开接受四方贿赂,他的儿子也狗仗人势,“我爸是李刚”。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