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说完,陈寔、何进等人,都拥到曹昂身前,不停地夸赞着曹昂。
尤其是陈寔,拉着曹昂的手,连眼泪都落下来。汉末是世家大族初兴的时代,像是卢植、陈寔这些人,都是创一代,至于其他一些二代、三代,各家虽有名望,但其实过得也比较艰难。
曹昂此举,绝对是得天下人心的事情。至少在明面上,闻者无不称赞。
众人七嘴八舌了半刻多种,曹昂才拉着陈寔说道:"陈公,之前您提的字,我做成了匾额,还得你亲自揭幕!”
"好!"
老爷子开心坏了,由曹昂扶着,来到门口。门上匾额垂下两条红色绸带,陈寔轻轻一拉,绸带落下,露出“洛阳藏书馆"五个大字。
老爷子老怀欣慰地说道:“吾等俱已经垂垂老矣,而子修你还年轻如骄阳。大汉有你,国家之幸,社稷之幸。”
老爷子对曹昂不吝赞赏,此时的曹昂,所作所为,已经超越了古往今来九成九的名臣名士了。
揭幕之后,曹昂又邀请何进和服虔一起揭开两侧的楹联。
汉末尚无楹联,不过曹昂延循后世的习惯,每到过年的时候,便在家门口贴上对联,很多人知道曹昂这个习惯,因此对门前楹联倒也并不见怪。
甚至很多人还模仿曹昂贴春联的行为。
本来揭楹联的二人,计划是卢植和服虔,但何进来了之后,越过他便有些不妥。虽然场上大佬不少,如丁宫、张温等人,但这两年何进渐成士大夫对抗宦官的领袖,身份自是特殊。
还是卢植担心徒弟为难,主动让出了位置。
何进和服虔二人上前,一左一右,揭开幕布,便见一副对联,映入眼中。
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众人见了,俱是叫好。
士大夫或者说儒家嫡子,自孔子以后,便有一种使命感,自觉地天地人伦,日月乾坤,哪怕是拉屎放屁,他们都得掺和一脚。
而曹昂之言,正好说得他们心坎里了。
尤其是汉末,太学生议政达到高潮,正是知识分子第一次大觉醒的时代。
曹昂看着众人,振臂一呼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众人亦纷纷跟着高呼起来,一时这声音如山如海,让人内心的热血激荡,久久不能平静。
揭幕之后,曹昂领着众人进入馆中,给众人进行介绍。
曹昂按照后世图书馆的模式,将所有的图书分门别类的放置。又设置不同的区域,满足众人各种需要。
进入大堂,曹昂便说道:“楼上有三十多个房间,每个房间的每本书都有编号,大厅处有专门的图书目录,来看书之人,只需要对号入座,便可以找到自己相要的书。
院内是看书的地方,而大厅是专门抄书的地方。为了方便士子生活,我还专门让人备下热汤和饭食,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对于曹昂来说,这些都是惠而不费之事。
众人之中,只有要一个真才实学之人因此而投奔曹昂,曹昂便赚翻了。
陈寔听了,不住地点头。所有人都看得出,曹昂是真心实意地帮着这些士子求学,并非在做官面文章。
这时何进看到门内一座屏风,屏风上写着一首诗,正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曹昂其实想用宋真宗的《劝学诗》,那才是赤裸裸地诱人读书。只是内容太过于直白,容易引人诟病,而且价值观上,重文轻武,不太符合曹昂是需求。
现在不是文人时代,讲究的是出将入相。
"子修一诗,劝尽天下学子。"
曹昂便言道:“藏书馆不大,能帮助的人也有限,我立这座屏风,也是为了辨别是否有滥竿充数者。凡进入馆中读书者,须能读出这首诗,否则便不得进。这首诗只是基础文字,连这些字都识不得,怕是来此地的目的,只是为了混饭了。”
"善!"
众人都称赞曹昂考虑全面。
曹昂领着众人到楼上参观了一圈,何进便问道:"子修之行,令我等汗颜。子修若有任何难处,尽可直言,我必尽力而为。”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
曹昂见此良机,自不会放过,于是便言道:“此事于曹昂来说,乃是尽心行事,并无什么要求。只是有一点难处,需要诸公相助。”
"子修且言!"
"今馆中藏书只有七八千卷,还是我穷究四方所得。我知诸公皆有无数藏书,不知诸公可否让我派人誊抄一份,放入这藏书馆中。”
众人一听,一时倒没有说话。
这各家藏书于其皆是珍宝一般的东西,谁舍得与外人分享。
而且这关系到一个知识的垄断。
还是何进带头说道:“我大老粗一个,家中没多少书,但子修需要,尽遣人抄录,我绝不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