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关于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第842章 雨一直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2章 雨一直下 (1 / 1)

【雨一直下】

显德六年(959)6月19日,39岁的柴荣驾崩于首都汴州万岁殿,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上天也为之哭泣,史籍记载,柴荣驾崩当月,16个州郡奏报大雨一连十几天不止。柴宗训在一片悲凉沮丧的气氛中登上皇帝宝座。

有的史书说柴宗训当时7岁,有的说6岁,实际上柴宗训生于广顺三年(953)8月4日,准确的登基年龄是6岁零两个月,幼儿园大班。

大雨从6月份开始,连绵不绝,一直到7月,“是月(7月),诸道相继奏,大雨,所在川渠涨溢,漂溺庐舍,损害苗稼”。

到了9月,全国范围的大雨仍未停止,京师及诸州郡纷纷奏报霖雨持续几十天,诱发洪涝灾害。

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全国沉浸在一片阴沉之中,久久不能平复。

柴宗训,幼儿园大班刚毕业,幼小衔接的年龄,却肩负起了统治帝国的重任,承受着他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显然,他只是一个吉祥物,不可能有任何政治作为,而他的母亲(非生母)是“小符皇后”,也只是一个27岁的小寡妇,理论上,她应该垂帘听政。

幼主登基,主少国疑。无论是对柴宗训母子,还是对整个大周王朝,都是极为不幸的。

按照惯例,新君要对文武百官进行封赏,借以笼络。在柴宗训的本纪中,几乎全篇都是加官进爵,例如李重进、张永德、韩令坤、赵匡胤等在“三征淮南”等战争中立下功勋的将领,比如范质、王溥、魏仁浦等文官;再比如吴越国钱弘俶、夏州李彝殷、荆南高保融等称臣于大周的藩属。

在这期间,只有两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可圈可点:

一是高丽国遣使入贡,顺便送来《别序孝经》一卷、《越王孝经新义》八卷、《皇灵孝经》一卷、《孝经雌图》三卷,以做文化交流。结果受到了天朝大国的鄙视,因为这几本书太小儿科,我天朝大国甩他好几条街,而高丽国却视若掌上明珠。

也罢,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蛮夷番邦能有向化之心,已经实属难得,我们就没必要过多苛责,更不要嘲笑讥讽了,因为千年之后,宇宙都是他们的。

二是中原向江南地区告哀,李璟终于在白事上赢了中原一次。

后周:“我爸爸死了。”

南唐:“我儿子死了。”

李璟的长子李弘冀同志不幸病故,“呜呜呜……我儿子你爸爸死了……咱们都节哀顺变吧。”

关于李弘冀之死,还牵扯南唐的一桩骇人听闻的宫廷血案,并由此引发了一次重量级党争和储君之争,这个话题要放在以后的南唐专题详述。

到了年底,大雨仍然没有停止,乌云笼罩在帝国的上空,史籍记载,“昼昏,凡四日而止”,白天也懂了夜的黑。

小皇帝柴宗训孤苦伶仃地坐在金銮殿上,看不到光明。

几天后,就是新春佳节。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百官入朝称贺。就在君臣沉浸在这份难得的喜庆祥和中时,突然有十万火急的紧急军情送到金銮殿上:河北镇州、定州驰奏——契丹入寇,“晋独”分子(北汉)与之联合入寇。

柴宗训还不知道什么叫契丹,什么叫北汉,什么叫战争。但他从百官们惊恐的神情中,读出了恐惧。

这个6岁半的小男孩儿无助地回头看向自己的母亲,他浑身颤栗,几乎要哭出声来。

28岁的符太后亦茫然不知所措,只能问计于群臣。

文武百官的意见很统一,那就是一个字:打!

6岁半的娃娃当然是不能御驾亲征了,那就只能是由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大将,率领部队北上御敌了。

谁去呢?

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群臣的意见仍旧很统一: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同志。

军情紧急,正月初三,赵匡胤就率领大军兵发汴州。临行前,小皇帝柴宗训为赵匡胤饯行,祝他早日凯旋归来。

“陛下放心,臣很快就会回来的。”

赵匡胤说得意味深长,柴宗训听得情真意切。

真的很快就回来了,太快了。第二天(正月初四)就回来了,而且换了身行头,穿着黄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