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奇闻异事> 第1004章 汉贼不两立1“就TM你叫北汉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4章 汉贼不两立1“就TM你叫北汉啊” (1 / 2)

【汉贼不两立1“就TM你叫北汉啊”】

早在后周柴荣时候,谋士王朴就提出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柴荣和赵匡胤也基本予以遵循,但都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略有偏差,即在南方未完成实质统一前就对北面的北汉和契丹发动军事行动。直到宋太宗赵光义即位,才坚定地执行了王朴同志的“隆中对”,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南方,随着泉州陈洪进和吴越国钱弘俶的先后纳土,大宋完成了对南方的实质性统一,距离祖国统一只有两步之遥:晋(北汉)、幽(幽云十六州)。

“十国”之一的北汉政权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比如它是唯一一个建立在北方的割据政权,而它真正的特殊之处则在于它对正统的强宣称。“十国”之中,只有北汉可以底气十足地宣称自己才是中原正统,而后周、宋皆汉贼也。

站在北汉的角度来看,后周郭威谋逆篡汉,法统不正,而大宋赵匡胤又是谋逆篡周,所以赵宋集团是逆贼的逆贼,扒了茅房盖楼房——打根儿上就是臭的。北汉的开国君主是后汉的“刘皇叔”,根红苗正,虽寓居太原,却是中原唯一合法政权(后汉)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所以无论综合实力如何悬殊,北汉政权也从未与中原王朝达成任何和解,在中原王朝南征期间,北汉一刻不停地出兵扰袭中原后背,甚至违背契丹爸爸的旨意,执意螳臂当车向中原寻衅。

有人说北汉穷兵黩武,不切实际。

说这话的人肯定不懂政治。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三国时,综合实力最弱的蜀汉为何屡屡主动挑战实力最强的曹魏?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难道诸葛亮、姜维也是不切实际?

无论是蜀汉伐魏,还是北汉讨周伐宋,都是出于政治需要,是核心价值观、政治正确的体现和宣示。诸葛亮在他的《后出师表》中明确地将这种需要浓缩为十个字“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翻译一下,就是“重要的不是打赢,而是打”。

只有不断地出兵讨伐中原,才能证明此中原不是彼中原,而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偏安一隅不要紧,关键是得整天高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北汉才是中华之正统。

而且持续不断地对外战争也能够转移国内尖锐的矛盾,这算是买一送一的赠品。

在柴荣、赵匡胤对“十国”割据政权风卷残云期间,北汉没少搞小动作,前文基本一笔带过或连这一笔都省了。总之,北汉从未间断对后周、大宋的袭扰,只不过北汉与中原王朝的作战就是刘备摸电门——输(叔)麻了。偶尔能趁中原经略南方时趁火打劫,骚扰一下北部边境,但很快就会遭到报复性入侵,比如悍将荆罕儒同志,有时候中原边境将领甚至能追杀到太原城附近,给予北汉深刻的教训。

当中原王朝腾出手来的时候,也会认认真真地教训一下这位不听话的小朋友,比如柴荣和赵匡胤,都曾差点儿把北汉灭了,只不过北汉运气爆棚,每次都在最关键的时候受到命运的眷顾,极限逃生。

北汉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土地和人口越打越少,经济越打越烂,唯有对契丹爸爸的依赖和债务越打越多……但它还是会站在边境线上,“来呀,你打我呀”。中原王朝不胜其烦。

现在,南方已定,大宋终于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北方了。

“就TM你叫北汉啊?”

【汉贼不两立2战略大欺骗】

本书提到了两个中原人民的老朋友,一个是南诏,另一个就是契丹或者说辽。只不过南诏昙花一现,很快就与气数已尽的大唐比翼齐飞了,而契丹却对中原不离不弃,从唐末开始,贯穿整个五代十国,甚至送走了北宋。

有人说,“不对!辽亡于北宋之前,应该是北宋送走了辽。中原汉人终于还是熬死了这位老朋友。”

这么说有些不准确,因为契丹并没有被女真人完全地亡国灭种,在契丹贵族耶律大石(耶律阿保机八世孙)的带领下,二百多契丹铁骑在复国信念的加持下,逃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境内),联合南宋、西夏继续反抗金国,并建立“西辽”政权,最终立足于今天的中亚地区。西辽政权又存续了约百年之久,而在它之后,又有契丹贵族在波斯境内建立政权,史称“后西辽”政权。

抛开种种争议,我们大可以粗略地说这位老朋友矢志不渝,坚定地陪我们走完了整个“五代十国”。

截止到后周,契丹一直都是不容忽视一股外在力量,契丹的态度对中原时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比如扶持了傀儡政权后晋,又亲手杀死了这个政权。至少整整一代中原人对契丹是谈虎色变的。

当契丹占据了幽云十六州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在战略上对中原形成收放自如的态势。然而当五代进入尾声时,这位曾经的巨人却突然成了路人甲,不仅对中原在南方的统一行动熟视无睹,甚至在面对中原王朝针对北汉的军事行动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造成契丹“瘫痪”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其自身内部的问题,也就是“横渡之约”、“火神淀之乱”的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