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时期历史事件> 第908章 决战开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8章 决战开始 (1 / 2)

【决战开始】

宋军开决汾水,将汾水引入新修的围城堤坝中,很快,城外变成一片汪洋。赵匡胤驾临太原城东南,下令把强弩架设在小舟上,然后靠近城墙射击。这应该是冷兵器时代的驱逐舰了。

然而赵匡胤应该不会知道一条水战基本原则,那就是水面舰艇应该竭尽所能地避免与岸上的要塞交火。一直到近代,如果攻守双方在装备上不存在代差的话,舰队在要塞面前处于绝对的劣势:

首先,受船体结构和吃水线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舰载巨弩或火炮的口径存在天花板,而陆地上的碉堡要塞却无此限制,也就是说在纯伤害输出的数据上,舰船明显吃亏;

其次,同样基于上述原因,要塞拥有着上不封顶的防御体系,相比之下,舰船的护甲简直薄如纸壳;

第三,地面上的要塞可以随时补充人员、弹药等资源,维修起来也更加方便,几乎是无限续航,相比之下,舰船则是一次性玩具。

果然,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之下,宋军损失极为惨重。内外马步军都军头王廷义被箭矢爆头,当场牺牲;殿前都指挥使石汉卿中箭落水牺牲。

闰5月,南城被水冲开一道缺口,洪水从外城奔腾涌入内城,城中惊扰。守军抢险救灾,打算修筑防水墙。宋军弓弩手予以火力压制,防水墙工程迟迟不能完工。忽然间,有大量干草和木头从城里漂来,完全免疫宋军的远程输出,于是北汉将士利用这些柴薪淤塞住缺口,将洪水重新挡在城外。

紧接着,北汉守军从西门涌出,意在破坏宋军的攻城器械,双方随即爆发激烈交火,北汉军损失惨重,超过一万人被杀,只得退回城内休整。

当天晚上,忽然有人向宋军营寨喊话,“我主投降啦!”

太原被围困数月,又新遭水淹,几番突围均遭失败,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北汉刘继元的投降似乎在情理之中。赵匡胤对此深信不疑,立即下令仪仗队列队,开门迎降。

“慢!”

赵匡胤的亲信八作使赵璲急忙拦截,说道:“受降如受敌,须以临战姿态处之。何况,哪儿有半夜三更忽然投降的?”

平两湖时,赵璲就奉命前往潭州与张文表接触。此人沉稳老练,遇事冷静,是不可多得的智囊。赵璲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赵匡胤,于是紧闭寨门,全员进入战斗状态,派侦查员前往侦查,侦查员很快传回情报:太原诈降!

赵匡胤抹一把额头的冷汗,恐惧之后往往会产生愤怒的情绪,赵匡胤下令加大攻势,用轻舟载柴薪,集中焚烧太原南门。

太原守军的顽强抵抗,宋军禁军将领李怀忠被流箭击中,身负重伤,几乎就要牺牲,被抬下来后,赵匡胤赶来关切。李怀忠挣扎着,向赵匡胤说道:“敌势已困,现在才是关键时刻,我们只要挑选一批敢死队,那就直接一波了。”

话音刚落,一旁的殿前都虞侯赵廷翰立即跪倒,殿前司的其余将领也纷纷跪地表忠心,争先恐后地报名敢死队,哭着喊着要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赵匡胤老泪纵横,对他们说道:“你们都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心腹爱将,无不以一当百,然而我之所以把你们带在身边,是因咱们情同手足。我宁可不要太原,也不愿让你们白白送死!”

诸将被深深感动,稀里哗啦的哭成一片。

仅在本书中,类似的攻城战就出现过不止一次,都是在这种最激烈最胶着的时刻,攻城方动用一批敢死队,一鼓作气登上城墙并最终攻克城池。赵匡胤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早年也曾亲自指挥过类似场面,不可能不知功亏一篑的道理,然而他还是选择了放弃,这是为何?

有观点认为这里其实是一处伏笔,那就是赵匡胤确实舍不得赵廷翰这帮人,但原因绝不是什么手足战友情,而是要防备“那一个人”——赵光义。如今的赵光义很有当年赵匡胤的影子,羽翼渐丰,如果赵匡胤把自己的嫡系力量全部消耗在太原城下,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制衡留守汴州的赵光义,“陈桥兵变”的大戏就可能重现。

除此之外,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

先说太原守军。

北汉顽强的抵抗意志超出了赵匡胤的预期。谁都知道汉宋之间实力的差距,刘承钧就曾亲口承认北汉的实力不如大宋的十分之一,大宋对北汉完全是碾压性优势,战争之初,大宋也的确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开局就打成了水晶保卫战。赵匡胤事先又安排好了阻击辽国援兵的计划,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辽国暂时无法支援。赵匡胤在潞州驻跸的时候,抓住一个北汉奸细,审问中,奸细也说太原百姓日夜盼望王师,渴望被解放。

这一切都让赵匡胤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骄兵的心理,认为王师所至,义旗所指,百姓箪食壶浆,欢庆解放……太原的负隅顽抗给赵匡胤造成了不小的精神打击。

太原守军为何如此顽强?一来是刘继元坚持抵抗的态度从未动摇,使得文武百官同仇敌抗,众志成城;二来是辽国册礼使韩知范的鼎力协防,韩知范颇知兵事,入城之后就不分昼夜地协助指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