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历史百家讲坛> 第474章 李从珂登基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4章 李从珂登基2 (1 / 2)

李从珂在陕州东下时,就给曹太后上疏,听取曹太后的指示。曹太后命皇宫里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都去陕州迎接李从珂,这就是安从进对冯道等人说的,曹太后已经派人迎接李从珂去了。

李从珂命这些人返回洛阳,继续伺候曹太后。

有了曹太后的态度,李从珂在政治上也不再存有任何阻力。

李从珂来到洛阳城西,文武百官在宰相的带领下列队欢迎,恭请入城,然而李从珂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派人传话,说还没有叩见先帝的灵柩,不适合见群臣。

李嗣源驾崩的时候,李从珂没来奔丧,此次前来则要按礼数先哭灵。他这么做不仅仅是要装孝子,而是带有更深远的政治含义。

冯道当然明白,于是上疏劝进,请求李从珂早日登上皇位,主持政府工作。

李从珂对此不做表态,而是先进宫见曹太后、王德妃,慰问逝者家属,然后到停放先帝灵柩的西宫,匍匐在灵柩前嚎啕大哭,哭诉自己遭人陷害、被迫起兵的原因。

冯道率文武百官在外下跪磕头,继续劝进。李从珂则按礼数,向百官磕头回礼。

面对群臣的劝进,李从珂回复道:“我这次来洛阳呢,实在是万不得已,只是想帮皇上铲除身边的奸臣,现在奸臣已经被铲除了,可皇上却误会,跑掉了,那我就等皇上回来,把先帝安葬,然后就返回凤翔继续当节度使,做好臣子的本分。各位怎么突然这个样子呢,很不好嘛。”

第二天(4月4日),曹太后就下令,罢黜现任皇帝李从厚,贬为鄂王,同时命李从珂暂时主持国政,暂时使用“书诏印”。

皇帝的印章总共有八枚,即“八宝”,李从厚将它们全部带走,所以李从珂只能使用核准诏书时的印章,充当后唐朝廷的“公章”。但这里有个小小的BUG,李从厚与石敬瑭见面时,史籍说李从厚没有携带皇帝印信等物。那他到底带没带呢?

个人观点,应该是带了。不带文武百官,是担心出现叛徒;不带黄罗伞盖、旗鼓仪仗,是不方便携带,而几枚小小的印章揣了兜里就行。李从厚的智商没问题,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东西的重要性。

石敬瑭当然要一口咬定没带。

文武百官前往李从珂旧宅,提交辞呈,表示听候发落,李从珂命他们全部官复原职,一律赦免。

这些都是“禅让”篡位的套路。

4月5日,曹太后下令:李从珂同志当皇帝。

4月6日,李从珂在李嗣源柩前即位,正式坐上皇帝宝座,成为后唐帝国的第四任皇帝。

公元934年,3月15日,凤翔之战打响;

3月16日,中央大军阵前倒戈;李从珂踏上东征之路。接下来就不再是战争,而是凤翔兵的武装游行,从此之后不再有战斗,沿途城池据点望风而降,纷纷归附倒戈;

4月3日抵达洛阳,3天后坐上皇位。

这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结果,连李从珂都不敢想的结果。李从厚政权居然如此脆弱,简直不堪一击,不,不用击,只吼一声就可以了,是不堪一吼。李从珂的东征路也不叫东征,而是走马上任。

有人开玩笑地说李从珂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凤翔城墙上的一声哭,哭出了一个大帝国,把李从珂描述成了刘备式的人物。

凤翔城墙上的哭嚎只是一道可有可无的开胃菜,李从珂之所以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登上皇位,主要是帝国权力与实力的畸形分配,这一点已经被孟知祥准确预言了。

拥有雄厚实力的人没有分配到应有的资源,实力微弱的人却将帝国利益瓜分殆尽。这种畸形的分配方式必然会导致二次分配。

如果率先叛乱不是李从珂,而是石敬瑭,其结果也必然是石敬瑭坐上皇帝宝座。

禁军将士们认钱不认人,不管是李嗣源的养子、还是女婿,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谁给钱就拥护谁,反正不拥护李从厚就是了。

李从珂登上皇位后,迫不及待地派卫州刺史王弘贽的儿子王峦,携带毒酒,赶去卫州,让李从厚体面地离开。

4月9日,王峦抵达卫州,见到了囚禁中的李从厚。

李从厚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便问王峦来此何意。

王峦低头不语。王弘贽则端着酒杯,一个劲儿地向李从厚劝酒。

李从厚知道这是一杯毒酒,不肯喝。

既然你不肯体面,那我们帮你体面。王弘贽父子联手将李从厚勒死。李从厚即位不到半年,就这样遇弑身亡,年仅21岁。

李从厚出逃的时候非常匆忙,没有带走妻儿,他的妻子孔氏(孔循之女)和四个孩子都在皇宫中,落入李从珂之手。

李从珂派人向孔氏问道:“李重吉何在?”随后便将孔氏和李从厚的四个孩子全部斩首。

当李从厚被囚禁的卫州时,只有他的嫡系亲信宋令询派人问候探望,当得知李从厚被害死后,宋令询痛哭半日,随后上吊自杀殉国。

李从厚在位5个月,其中一个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