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绯羽读书>游戏竞技>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讲什么的> 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天基武器(求月票求订阅求推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天基武器(求月票求订阅求推荐) (1 / 3)

天基武器的概念很早就有了,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上帝之杖’计划。

那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就在星球大战在神盾局被彻底否定之前提出来的,上帝之杖又名为上帝之杵天基动能武器系统,外文名(RODSFROMGOD)。该系统由位于低轨道的两颗卫星平台组成,其中一颗卫星搭载有名为“上帝之杖”的金属棒,该金属棒由钨、钛或铀金属制成,直径30厘米、长6.1米、重量达几吨。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系统将在太空发射,这些高密度的金属大棒可在卫星制导下,利用小型火箭助推和自由落体产生的巨大动能,其发射的钨杆弹能以流星的速度(39000k/h)击中目标,其攻击能力强大、打击范围广,可在任何时间对地球上任何地区的高价值战略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上帝之杖”从太空发射后,不依靠任何弹药,完全依赖动能撞击来对目标产生破坏力,但攻击效果堪比核武器(事实上,金属棒所具有的动能远远小于核武器能释放的能量,并且因为动能释放时间越短造成的瞬时压力才能越大,“上帝之杖”的效果可能并不如预想)。打击方式是对目标进行纯物理攻击。

而且即使根据中学物理知识,也能明白,能量是守恒的。耗费一些燃料把钨棒送上太空,然后再让钨棒落下来,其威力,除去损耗,将显著小于燃料自身的能量。也就是说,钨棒的威力,也就相当于这些燃料爆炸的威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洲际导弹的最大速度也能够达到20多马赫,但其落地后,杀伤威力是靠的核爆炸;如果只是一块铁疙瘩,那么也就砸出一个大坑。

但也有人就觉得这东西的威力非常强大,甚至堪比核弹……对此问题,双方争论不休。那么,“上帝之杖”的真实威力到底如何呢?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若能实际测试一下,大家也就都明白了。

结果真有人跑去研究……那就是中国。该论文由中国科学院、陆军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的人员联合发表。论文称,中方已经在西部某戈壁滩进行了“超高速动能弹对地打击试验”。该动能弹就是一枚钨棒,其直径0.11米,长0.84米,重140千克。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有些疑惑。在有些文章里,对上帝之杖的描述为:直径30厘米,长6米,重100千克。这么轻的重量,一次可以发射几十枚,价格低廉,威力巨大。但实际上,这里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根据密度计算,由于钨的密度接近水的20倍,直径30厘米,长6米的钨棒,其实际重量将高达5-10吨。

从费用上讲,目前民用太空发射的费用,大概是1万美元/公斤。5-10吨的钨棒,要想发射上去,即使是民用平台,也要几千万到1亿美元。这费用,跟洲际导弹也没多少区别。所以,中方这里实际测试的,只是体积比较小的,重量只有140千克的小型钨棒。论文称,实际打击结果显示,该钨棒以4650米/秒的超高速击中地面,砸出了一个深3米,直径9.1米的“大坑”。这个结果,可谓让人大为意外了。虽然钨棒比“据说”中的小一些,但这威力,也太小了吧?这么大一个坑,也就像一颗普通炸弹的威力。

从速度上看,4650米/秒,基本是13-14马赫,似乎比传说中的24-30马赫要小不少。其实原因也不复杂。我们以洲际导弹为例,虽然其在太空中的最大速度可以达到24马赫左右,但是,在再入大气层后,由于空气阻力的原因,其速度是在不断降低的;实际落地速度,并没有24马赫那么大。钨棒的原理也一样。即使其开始在太空中,因为自由落地或者部分动力,加速到24马赫,但进入大气层后,因为阻力原因,速度也会不断降低;最终落地速度只有13-14马赫,也算正常。速度只有13-14马赫,质量只有100多公斤,想一想也会知道,其威力也就大不了了。在论文中,还提到了几个有意思的点。比如,一般炸弹,在1-1.5马赫之间时,不是说落地速度越大,钻地深度越大;而是在1.4马赫后,钻深反而会明显降低。其部分原因在于,在1.5马赫以下,坚固地面(花岗岩)面对高速弹头,阻抗性质就是常规的固体;而在1.5-3马赫区间,坚固地面的阻抗性质,就变成了半流体;而到了3马赫以上,直接就是流体性质了。

从论文可知,我们测试的“上帝之杖”,重量只有140千克。那如果是传说中的那种长度达到6米,重达几吨的“上帝之杖”,威力又如何呢?这个也不难推测,你就想象一枚洲际导弹的弹头砸在地面上,没有爆炸,bia,一个更大一些的坑罢了。

这么昂贵的发射价格,这么小的打击威力,美方创造的这个“上帝之杖”的神话啊,看来是要彻底破灭了。

事实上,神盾局内部也对这个进行了论证,不过他们比较轴,他们真的用原比例干上去了,然后他们傻眼了。花了数十亿美元,结果就看到了一个大炮仗。

压根没什么实用价值。

于是后期干脆就改用了钨金导弹……之所以还用钨金纯粹是加大自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