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章 内政外兵 (1 / 2)

第55章 内政外兵

荀攸看着刘辩,心里吃惊不已。

他就说了‘政令一统’,怎么就到了废除三公府了?

他说的‘政令一统’,指的是宫内郎官们‘外台’把持了宫里,与尚书台,御史台对峙,造成朝廷争斗,以至于政务混乱与停滞。

谁说要废除三公府了?

三公府虽然早就因为尚书台的发展而形同虚设,可那也是三公府,岂能说废就废?

潘隐听着没有多少感觉,忽的警醒,悄悄看了眼刘辩。

董卓进京后,废除三公府,那董卓的太尉可就没了!

刘辩看着荀攸的惊色表情,笑着站起身,道:“卿家,来,这边细说。”

荀攸迅速回过神,细细思考着刘辩的话。

刘辩带着荀攸,来到不远处的茶桌,在一边跪坐好,见荀攸不动,道:“无需拘谨,朕有很多问题想与卿家请教。”

荀攸见刘辩不作假,暗自秉着一口气,抬手道:“谢陛下。”

他上前,跪坐在刘辩下首,微微躬身。

刘辩倒茶,心里组织了一下措辞,道:“朕一直在看武皇帝时的国政,结合眼下,朕认为,三公府已形同虚设,九卿的权责又被尚书台所侵占,日渐式微,偏偏又权责不清,职能混杂,不利于国政。索性,将三公府以及九卿的权责进行重新划分,留的留,合的合,罢的罢,重新梳理朝廷顺次……”

荀攸完全没想到刘辩已经想到了这么多,心里惊讶也不由得沉思起来。

三公府,是由丞相府发展而来,目的是为了分散丞相的权力。

后来,尚书台崛起,又侵夺了三公府的权力,并且尚书台不断坐大,连九卿的权力也被制约,可以说,现在尚书台,就是大汉的丞相府,录尚书事,相当于丞相,只是人数多少而已。

尚书台,设尚书令,而后尚书六人,又分六曹,再有三十六侍郎,基本上涵盖了三公府与九卿的所有职能,三公府以及九卿的所有政务,也都在尚书台决断。

尚书台,已然是大汉中枢机构!

只是,尚书台的发展,是一种‘默认’,不合法理,因此与三公府、九卿在权职上有诸多冲突,加上朋党争斗,权臣倾轧,使得朝廷更加混乱,政务拖沓,效率低下。

荀攸想了又想,谨慎的道:“陛下,臣认为可行,只是还需从长计议,小心筹谋,非是一蹴而就。”

虽然尚书台已经是事实上的中枢,可一举一动都涉及朝臣的权力,必然会有诸多掣肘,一个不好就会胎死腹中。

刘辩点头,拿起茶杯,道:“卿家喝茶。”

荀攸连忙端起茶杯,被刘辩几句话问的,他心里开始重新思考他的腹稿了。

荀攸喝了一口,快速放下,道:“陛下,当务之急,应是革除弊政,以立君威,君威若成,诸事皆易。”

刘辩听着就道:“怎么立君威,卿家具体说说。”

荀攸直起身,神情肃容,道:“陛下,自桓帝以来,阉党横亘,媚惑君上,弊政无穷。就比如西园,朝臣所命,皆要去西园缴纳巨额礼钱,朝臣贫困,则任命不通,贤良受阻,贪官辈出。西园如此,上行下仿,朝廷、地方更甚,卖官鬻爵,明码标价,三公尚且可买,侯爵亦如菜价,贤直如何自处?”

刘辩心头大震,神情凝重。。

这些情况,他多少也知道一些,但从荀攸的话里,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皇帝贪钱都这么明目张胆,光明正大,大汉的官员,会烂到什么程度?

最为重要的是,现在有钱有势的,都是那些名门大族,地方豪强,岂不是大汉的官位,都被他们给轻松垄断了?!

再想着地方上的‘事实诸侯’,在朝廷暗弱的情况下,即便没有董卓,历史上的大汉也撑不了太久!

刘辩深吸一口气,看着荀攸沉色道:“卿家言之有理,继续说。”

荀攸观察着刘辩的神情,担心说的了反而会让刘辩怯步,沉吟着道:“陛下,此为一。二,朝廷须自强。外有蛮夷,内有黄巾,国库困顿,王师不振,须开源节流,充实国库,招募青壮,练就雄兵,只有如此,方可强国安民,兴我大汉!”

‘内政外兵?’

刘辩已经听明白荀攸的意思了,与他是不谋而合。

现在大汉的情势是,朝政败坏,虚弱至极,而京外豪强四起,割据初步显现,是内患外忧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

“如何开源节流?”刘辩问道。

这是他眼下最关心的问题了,虽然抄没了阉党的家产,加上宫里的‘积蓄’,可以短暂支撑,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大汉国库需要一个稳定的财源。

荀攸不假思索,道:“陛下,依臣来看,一,规整田亩,安抚流民。二,废除苛捐杂税,制定合理税赋。三,遏制贪腐,安定百姓。四,开垦荒地,以兵屯田。”

刘辩目光微动,忽然伸手,招过潘隐,道:“拿纸笔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